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零二 章:梧桐新村 (第2/3页)
们要更详细的向殷清风请教,另一方面,殷清风是想让他们见证一下跟随他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未来。 在韩氏父子到来的第三天,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和几万人的流汗付出,被殷清风冠名为梧桐新村的建筑群将正式迎来它的主人。 八月初八,宜婚嫁、宜祭祀、宜搬迁、宜除服。 巳时二刻,殷清风站到梧桐新村牌坊前的凳子上,眼前黑压压的一片。 被后世熟知的牌坊,是由坊门演化而来的,而坊门又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们的前身,则是周朝的时候的衡门。 衡门很简陋,只是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就行了。所谓的衡门,实际上就是居民家的大门。 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汉代的皇帝在祭天时,要先祭棂星。 唐继承汉的城市风格,居民要聚在各坊区里居住。每个坊各有四个大坊门与街道相连。坊区内又有十六个小坊门连通坊区内和坊区外。 唐朝后期,这种严格的制度由于皇权的衰落,坊墙逐渐被拆除,只留下坊门作为地理标志来使用。也由于坊墙的消失,人们才可以将沿街的房屋改造成商铺,从而造就了宋朝时的商业辉煌。 到了宋代,坊门演化成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殷清风再一次搞乱历史,将牌坊提前五百年立在大唐的土地上。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注定被瞻仰的牌坊只是一个木质的卯榫结构。他更理想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可惜,目前无法实现。 在牌坊流行的年代,牌坊在样式上有很多讲究,比如:开间。 开间,通俗的说,就是建筑物屋檐下的柱子之间的空间。 唐朝的国公可以使用八个柱子,也就是七个开间。殷清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县男,只能使用一个开间。一个开间老实说,就不能算是开间了,只能算是建筑物最基本的支撑点。 所以,他在勾画牌坊的时候,只能尽量的大气、尽量的精美。而且,为了不被别人找茬,他还让人将改动过的悯农诗作为楹联刻在立柱上。 上联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联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国泰民又安。 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起源于桃符。属于对联的一个分类。 汉朝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两个门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对联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其佐证是明洪武年间,在庐陵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 在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你们的新的开始,也是你们的郎君,我,的新开始。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迎来不一样的人生。不管你们之前是哪里人、受过多少苦,从今天开始,都过去了!!! 你们,还有你们的后代,将成为这片特意为你们建造的房舍的主人。 每个分派到你们手里的房舍,将成为你们自己的财产! 明天,将有县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