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八章:货币流通 (第3/4页)
之,无论巧者还是拙者,都会有馀!贫富之道,只在勤者和惰者之间。” “徵,受教也!” 魏徵站起来向殷清风行礼。 看到相似的一幕,这次连长孙无忌也甘心起身向殷清风行礼。 殷清风赶紧回礼,口称不敢。 李世民感叹仙人不愧是仙人,教导出来的弟子果然身具治世之能。 他等其他人坐下后,说道:“你将那朝堂予之和商税再向诸位长辈诉说一下。” 殷清风躬身领命。 他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座诸位都是对大唐有功之臣,请求每人封赏他们一百万贯,不过分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不过分,某明日就赏赐他们。” 殷清风连忙说道:“这只是清风做的比喻。这个比喻是不想让太子殿下对臣子进行优厚的封赏。” “啊” 有人心里说,原来空欢喜一场了。 李世民纳闷的问道:“这又是为何?” 殷清风解释道:“以清风的郧国公府为例,殷氏一族人丁不旺,假如受了太子殿下的一百万赏赐,最多就能用去几万贯购买一些蜀锦罢了。 换做其他家族或许要修建一下房屋、购买一些奴婢、宴请一些宾朋,这一百万贯何时能用完?” 这些人当中不算李世民,像魏徵这样清廉的,还有王珪这样穷困的,这一百万用到他们孙子死了都花不完就算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出身大家族的享受惯了,一年三十万贯都用不了的用,除非全拿去买地。 李世民问道:“你这么说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殷清风说道:“经过这次兑换之后,百姓手里的钱财还是那么多。但是朝堂却得到难以想象的财富。该怎么用掉呢?总不会也像文景时期,连串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吧? 所以,诸位长辈要头疼的是如何花钱喽” 李世民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殷清风继续说道:“想要做好“朝堂予之”,就要把钱财散给那些能在最短时间内用掉的百姓身上,这些钱财才能最快速通过商税又回到国库了。如果赏赐给那些不缺钱财的勋贵手里,可能等到几代之后,这些钱财才会变成商税。 当然,清风这么说,可不是劝诫殿下不犒劳有功之臣。诸位长辈若是在殿下那里没有得到赏赐,可不要埋怨清风才好。” 殷清风虽然说了一句俏皮话,但六人都没半点笑容,一个个的低头沉思着。 殷清风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修路、修渠和修堤。修路可使政令通达、货殖繁荣修渠、修堤可使旱涝蝗等灾难降到最低。 三亿或三十亿的钱财撒出去,朝堂会因此而出现钱荒吗?不会,去年的税收也不过两三千万贯,不一样又要抵御外敌又治理了天下吗?因为这些钱财撒出去,还要以税收的形式收回来的。 哪怕一年只收一亿贯的商税回来。拿出三千万武备军队,剩下的也足够天下官员增加三倍的俸禄了。除了这些,还有要用钱之处了吗? 俸禄发了、军队的兵器铠甲粮草也有了、路修了、水利也修了,应该没有什么太支出了吧?” 李世民等人想了想,好像真是这样啊 “清风对官吏体系不是很清楚,也不知民部下面是否设定相应的府衙。所以,清风要谏议的是,在民部之下设立预算司。” 他将预算司的职能和运作方式讲了一遍,“预算司既要量入为出,又要预算当年会收多少税赋收回来。 而民部这边拿到数据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将钱财用出去。哪怕都花干净了,还有银行那里的钱财做支撑。” 李世民几个人就算再对经济不了解,这下子也都明白了。 朝堂把第二年要用的钱财计算好再留下,剩下的就以修路等方式让百姓得到那些钱,然后百姓有钱了就大胆到商贾哪些花掉,朝堂再按照一定税率从商贾那里将钱财收回来。 就这样不停的出出进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