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八章:货币流通 (第4/4页)
百姓落了实惠,朝堂赚了好名声而且国库还始终有盈余。 “这,应该是货殖真正的意义啊” 李世民长叹了一声。其他人也都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殷清风继续说道:“将钱财散到百姓手里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朝堂做表率,将所有的工匠放良。” 李世民几个人相互望了望,怎么又扯到工匠的头上了? “以仙居坊的香皂为例:诸位长辈有没用过的吗?” 六个人各自摇摇头。 他们不但用过,而且还用了不少。 殷清风接着说道:“一个普通之家的生活所需,无非就是柴、米、盐、醋、布这几样,还有吗?如果要说还有,礼尚往来算一部分支出、求医问药算一个、供子弟算一个,再没有了吧。 以前是因为赚不到钱,所以每一文钱都要计算着用,现在不缺钱了,他们会不会也去买一块香皂呢? 只要他们能不停的赚到钱,五贯一块的香皂他们未必不会买。六百文的银钗、六贯一件妩媚坊的衣裙、十贯一盒的胭脂等等,他们都敢买。” 李世民等人越听越糊涂,这些和工匠有什么关系? “朝堂在不断的发散钱财,百姓就会买很多他们之前不敢的买的货殖。 但,如果市坊中的货殖就那几样,买来买去的没什么新意,他们还有兴趣花钱吗? 比如说,他们需要换一身新衣,他们去布商那里买两匹或三匹布就够了,可能之后的两三年里都不会再去一次了。 可是,当他走进仙居坊或妩媚坊会怎样?可能今日只能买一个吊床,能攒够了钱他们会去买一把摇椅,下个月再去买一架舒适的床仙居坊里有太多他们之前想买而不敢买的货殖。 所以,只有工匠越多、工匠们制作出来的货殖种类越多、类似仙居坊这样的商户越多,百姓才有兴趣不停的用钱。” 李世民等人这才明白为什么与工匠有关了。 长孙无忌首先在心里就肯定了这个说法。 像他这种衣食无忧的人,无非就是要享受嘛。 之前,家里的女娘每次去东西市,转来转去买回来的都是那些花样。 为什么这一两年来仙居坊和妩媚坊那么受欢迎?新奇啊每当那里又有新货殖出现,家里的大小娘子立刻就去购买。这一年多在仙居坊和妩媚坊用去多少钱财?比之前的要多上几倍啊 殷清风继续说道:“工匠越多、市坊中的货殖种类就越多、百姓购买的多大。否则,就像清风的郧国公府一样,一百万要用上二十年也用不完。还谈什么收取商税呢? 也就是说:钱财在百姓与国库之间流动得越快,国库收取的税赋就越多。而决定流动速度的,是工匠们制作出来的货殖种类。” 李世民等人不由得都点点头。 就像今天他们享受到的浴池,如果每天每月都有这样让他们感到新奇的货殖,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掏空口袋的。而,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钱财还不白掏。 他们把钱财给了殷清风,殷清风是要交税的。得了钱他还要再组织工匠继续制作,工匠得到钱财又去买他们生活所需,那些卖生活所需的也要交税总之,只要市坊里不断出现新奇的货殖,就会有人不停的购买,而国库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商税。 长孙无忌望着殷清风,心里想着之前他meimei对他说的话。 前几日,太子妃到他府里探望住在他那里的阿娘后找到他,她明确告诉他,以后不允许他出仕。 他争辩不过,最后气急败坏的问为什么不可以。她说,只要身为外戚就不可以出仕。 现在,对面的殷清风具有这般才华,又被赐婚。他如果知道了外戚不可出仕的消息,他会甘心吗? 如果不甘心,他敢不敢中断与郡主的亲事?如果甘心他怎么可能甘心? 嘿嘿看来要好好的找他商议商议了。看看他在知道世民根本不会让他出仕,他会做出什么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