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三十五章:宾主辩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宾主辩论 (第2/5页)

,也没有养生的需求,他天天比划着太极拳,无非就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舒筋活血罢了。

    不过,吕才这个从没接触过太极拳的人,能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纰漏,可见他对周易的理解有多深刻。

    “这小弟只是无意间学来的拳术,对其理解并不太多。若吕兄能指点一二,清风感激不尽。”

    吕才真是个实诚人儿,根本不说套话。他说道:“那需要二郎多舞动几遍,才方可领悟其精髓。”

    殷清风满心欢喜的说道:“好、好。但现在不是研究它的时候,早食结束后,清风还要去给学生们传授算学。等下午”

    吕才来精神了,“算学好啊才可否也去听课?”

    殷清风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正好两位兄长可以指点一下小弟。”

    中国什么年代都不缺少人才,算术方面也是如此。

    吕才或许没有祖冲之那样的数学成果,但他精通历学就可见他的数学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经过吕才这一打岔,殷清风又对马周说道:“我朝初立,宾王兄正是大好年华。若是如此嗜爱杯中酒,不但误事更会折寿。小弟不忍看到宾王兄年华早去,想借这晨练之法强壮宾王兄的体魄。”

    “周铭谢二郎的关爱,可是饮酒乃快意之事,何来折寿一说?”

    马周的不解让殷清风很头疼,但是为了拉拢这个盟友他只好搜肠刮肚的将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讲了一遍。

    马周听完,沉思了半天说道:“周虽不涉猎医家的典籍,但二郎刚才的言语周是信服的。可真的要戒酒不成?”

    吕才这时插嘴了,“小弟曾读过汉书艺文志,里面收录了黄帝内经十八卷和黄帝外经三十七卷。如果兄长有兴致的话,小弟盼与兄长探讨一二。”

    马周摇摇头,“周愚钝,只读诗、书、春秋之前本以为凭心中所学可报效君王,可见到二郎之后,周只能感慨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啊!不但能”

    殷清风打断了马周接下来的表扬,“当不得兄长夸耀。不知兄长如何解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马周精神一震,“孔圣之意是:学习与思考是相辅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小弟也赞同孔子所提倡的这种方法。那请问:怎样才能确保所学的内容为切实有用的真知呢?”

    “这”马周一时语竭。

    “小弟认为,实践检验真知。只有具体的去做,才能验证出不管是古人先贤的理论还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内容是否是正确的。”

    马周陷入了深思好久之后恍然道:“这就是二郎昨日带周去查看山下农庄的用意?”

    “是。庙堂之上的臣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地方上任职后屡获升迁而止,一种是君王直接任命的。兄长认为何人更有才华更能辅佐好君王”

    历史上马周直接被李世民看重并在一年后让他当上了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也就是说,马周始终做的是政型官员而不是实干型官员。

    政型官员不一定有能力成为一个实干型官员,同样,实干型官员不一定具有足够的智慧成为政型官员。

    殷清风不知道马周能不能成为一个实干型官员,但既然他想与马周结盟,就必须要让马周认同他的做法。马周不必非要去地方上任职,但马周的价值观或者说认知必须与他的趋同,否则如何有结盟的可能?

    “当然,这两种人的能力不一定孰高孰低,但想要更好的辅佐君王,就要对国计民生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小弟做不到在庙堂上侃侃而谈,只能俯下身去做些具体的事情。”

    殷清风言论又一次引起了马周和吕才的沉思。

    在古代,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有一个共识:书读得多了就能当官。

    获得官位之后怎么当好这个官呢?当然是他们负责张嘴指挥,下面的吏胥负责跑腿落实。从来没有哪个官员认为自己应该懂得具体的农桑稼穑、应该懂得税收运输等等,把经史的书籍读好就行。

    “再次铭谢二郎的教诲,周这就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若有幸中举,当会泽惠一方百姓!”说完,马周起身就要往外走。

    殷清风一愣,下意识的拽住了他,“等等!”

    等马周停下里后,殷清风也才意识到原来马周跑偏了剧本。他对马周的性格只能报以苦笑,“兄长,小弟并非此意。”

    马周回过头不解的问道:“难道二郎不是让周将心中所学付诸你说的那个实践吗?”

    殷清风赶忙一拱手,“兄长且坐下,让小弟慢慢道来。”

    马周也不回礼,坐下后,“周也不想离去,这一二日每听二郎的言论周都深受启发。”

    殷清风见他不走了,心中暗舒了一口气,“在兄长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