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细说古都 (第1/3页)
殷清风从东宫离开时,并没有回山庄,而是去了龙首原。因为,他接了个大活儿给李渊造个窝儿。 殷清风要建的宫殿依然要在龙首原上选址,其实选址这活儿最适合吕才来干了。 隋初,以周易建设新都,认为龙首山川原秀丽,宜建都邑。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 但殷清风就没弄明白,大明宫的位置明明是最好的,为嘛当初不直接在那个位置上建皇宫,而要在全龙首原最低洼的地方建一个太极宫。 大明宫的位置建太极宫,然后整体长安城向东移不久完了吗? 他这个想法,是源于现代他去过西安时的感受。可等他设身处地的站在长安城了,才发现当初挺傻的。 就像故宫要对应天上的紫微星一样,大兴城也是如此。 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也就是北极星宫居于北天中央,长安城的宫城就对应着紫微星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除了要对应天上的星辰外,大兴城的街数、坊数的设计也都有所依凭。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等。 从空中俯视长安城,就能看出城内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也就是从北向南,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九,是极数也是吉数。 周易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九五却最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 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 其实唐代住在这条高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张说、韩愈、李宗闵、杨国忠、李晟、柳公权。 他在现代去西安的时候,西安好多地方因为城市建设,很多地势高的地方已经被削平,已经不能完全的体现唐时长安城所处的地形地貌。 以狗脊岭为例,狗脊岭在唐之后被称为古迹岭。长五百五十米、宽两百四十米、高四百一十五米与大明宫的高度相差无几。可是它从明清开始,就被陆续的铲低、铲平,完全没有“岭”的影子了。 去掉风水学的说法,大兴城至所以要选在现在这个位置,主要是受地形的约束。 发源于秦岭山地的灞河、浐河和潏河等河流,将龙首原南面的平原,切割成为东南、西北向的长条形,其中,灞、浐、潏河之间的这块平原最为开阔,也最适合建城。 即使是这样,像四百一十五米高的狗脊岭、四百六十七米高的乐游原也不得不被囊括在城墙内。 而且选在这个位置建城,不但可以便利的从东西两面引水入城、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同时也可以依靠龙首原将都城与渭河远远隔开,免受洪水淹没都城的危险。 或许是因为现代的高楼大厦的原因,原本站在龙首山的最高端府含元殿向南眺望,可以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但他去观看含元殿遗址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失望,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帝王之相。 大明宫中轴线上正南门的丹凤门是李治时期才修建的。其他如:兴安门、福建门、望仙门和延政门,也是这个时期修建的,所以,殷清风现在要去龙首原,必须要绕行。 历史上的大明宫可以看做是一座四进的大院子。 第一进:从丹凤门进去后,御道首先要跨越四米宽两米深的龙首渠,渠上有四个下马桥。过了下马桥,是左右金吾仗院,里面住着金吾卫。他们的职责是每天在宫城和京城内巡视、宵禁后有权扣押坊间之形迹可疑者、随侍帝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