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 五十章:新年祭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 五十章:新年祭祖 (第2/3页)

儿没把房盖给掀了。

    “酒呢?倒酒!”

    “俺的酒碗呢?”

    “快给叔叔满上!”

    等最后一个人脑袋砸到地板上,殷清风拍了拍手站了起来。照着刚才嗓门最大的几个人,挨个儿踹了几脚之后,他才伸了个懒腰长出一口气,晃晃悠悠的走了。

    “哎一帮土鳖,玩儿个虫鸡棒都玩儿不明白”

    年三十儿的中午,由叔祖管家主持、殷元带领着殷清栿、殷清风哥俩儿来到位于润下院东侧的祖堂。这是殷清风第一次参加祭祖仪式。

    祖堂大门上的门联写着:源自殷水望出陈郡,任祖始兴堂出京兆。

    叔祖管家见殷清风驻足不前,便解释道:“我殷氏一脉,为殷商后人一支。至秦朝末年时,一支殷氏聚居于河内郡野王县,汉朝初期,迁徙到汝南郡。其后有北地太守殷续,又迁徙移居至陈郡长平县,成为陈郡长平殷氏始祖。

    少郎君之曾祖不害在陈朝灭亡后迁至京兆郡鄂县,所以堂号为京兆。

    因战乱等原因,祖堂中最早祖先为殷褒。殷祖褒乃三国魏章武太守,西晋荥阳令

    殷祖褒有两子,一为昱。一为跻。我京兆堂为昱祖之嫡系子孙。”

    殷清风之前被李世民嘲笑了两回,又有许敬宗的讲述但有很多内容他还是不知道的。

    陈郡就是现代的淮阳县。古谚称: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

    一个家族的郡望称呼,可不是因为祖宅在那里,就可以以那里为郡望。家世没有名门望族的层次,就算对外宣称,也是没人认可。

    所谓堂号,既指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例如孟姓的“三迁堂”寓指孟母三迁的典故也指家族分支的意思。比如丘姓的“扶风堂”、“吴兴堂”、“河南堂”、“齐郡堂”等。

    等殷元三父子齐集肃立后,有执事开始擂鼓,殷元上前在记录祖先名字的木牌前行初献礼然后下跪。

    等殷元起来后,又开始初献香、初献酒、复位站立。然后是二献礼、下跪、二献酒、献祭品猪、鸡、鹅三牲、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复位站立。

    等殷清风以为这就结束了呢,殷元又开始三献礼、下跪、三献酒、献果品、献财宝、献祭文、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复位站立。

    有了之前的经验,殷清风知道应该还没完事儿。果然,殷清风看到所有的人都跪下了。他赶紧仿照着别人的动作,三跪九叩后才起立。

    等殷元从木牌前回到刚才的位置站好后,所有人开始鞠躬、再鞠躬,等三鞠躬后整个祭祖的程序算是结束了。

    祭祖仪式虽然繁琐,可是殷清风却喜欢这套,他认为这是中华传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是有着这种几千年传承下来对祖先的敬仰和祭祀,才使得中华文明没有被断裂。

    现代人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属于无正府主义者,就是在四九年之后,某党人士进行一刀切的做法,才照成他们无家无祖的性格。所谓的中华文明,实际上在废除古文、实行白话文开始就已经慢慢开始断裂了。

    能有幸亲历这种祭祖,殷清风此时内心是很肃穆的。等其他人都离开了之后,他才敢仔细观看这里的一切。

    阶梯状的石台上摆放历代祖先的木牌,正面最上一排是殷褒的,下面依次是殷昱,殷跻、殷敞殷汪,殷高明、殷高亮、殷高昌殷高明的下一排是殷不害、殷不疑、殷不占、殷不齐、殷不佞。

    殷不害的下一排是殷僧首殷不佞的下面是殷梵童殷僧首的下一排是:殷峬、殷峤。

    看到殷清风在观看祖宗牌位,叔祖管家在旁边给他解说。

    西晋末年北方的世家大族纷纷南迁过江躲避战乱,陈郡殷氏侨居于建康城长干里,与乌衣巷的谢王为邻。

    殷氏在东晋的崛起始于二世祖跻之孙殷羡、殷融兄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