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七十五章:好事成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好事成双 (第3/6页)

?”

    “不敢,小的任吾行,字仆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吾,行是行走的行。不是五行相生相克的五行。”

    任吾行解释得很详细,估计以前没少向别人解释过。可是殷清风越听越不对味儿:吾通我,那他名字按现代的说法不就是:任我行了?

    越想越乐的殷清风没忍住,问道:“你是不是有个女儿叫任盈盈?”

    “啊?哦,小的只有身边这两个犬子。”他一愣,回答道。

    殷清风心说:还好还好。

    “咳咳,这个任掌柜啊,我看你这砚台的质地还是不错的,就是这外观不够文雅。我回去求一些人想想这外观看起来怎样才能让那些士人更能接受,你这边也要多想想这方面的事。如果这外观上改进了,你就等着数钱吧。”

    走之前,殷清风把自己设计留下了。

    这个时代的砚台,还有没盖子,单纯就是一个墨池和周围的雕刻。他的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修饰,都放到盖子上。这样以来,墨池可以有更大的容积和不易干涸的优点。而且用来装饰的空间就更大了,更容易添加一些让文人墨喜爱的元素。

    殷清风给长孙氏设计了一个丹凤朝阳的图案、李世民是二龙戏珠、他自己的则是卧麒麟。

    在绛州耽误了三天后,绛州龙门镇外掠过一阵尘土。

    薛氏家族的祖先是刘阿斗被封为安乐公之后,才从巴蜀迁徙至河东地区。

    薛氏迁入河东后,遭受到当地衣冠望族的歧视,而且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中原人士视为“非我族类”,被蔑称为“河东蜀”或“蜀薛”,原本当地的大族力图与其划清界限。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薛氏家族的资历与身份,不仅不能与一流高门相提并论,就是二、三流的大族,也有充分的理由蔑视他们。

    因为被原先当地家族所排斥,其家族成员多秉承武勇粗豪的门风。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饱受冷眼的家族在河东经过十六国、北魏初年的发展后,很快堂而皇之地被列入郡姓,与汉晋以来的高门同列。

    历代薛氏名将贤臣很是不少。北朝时期,薛氏五品以上人数达四十七人,而此时的河东闻喜裴氏为四十六人,河东解县柳氏二十人。

    殷清风忘记了薛仁贵是这薛氏哪个分支了,但他那去世的爹爹叫薛轨他是知道。殷清风知道薛仁贵老爹的名字也不奇怪:刘仁轨、薛仁贵、薛轨,三个名字一串联,想忘记都难。

    按照殷良打听到的地址,一众人马来到薛氏堡壁大门外。

    堡壁是当时地方势力的重要据点,自保及军事作用是其主要功能。为抗击当时来自北方的胡骑,堡壁在当时极为盛行,薛氏由于其特殊的外围环境,自然对堡壁格外青睐。

    这些堡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是薛氏能安然度过各个动荡年代的有力保障。

    排他性很强的薛氏族人,对于殷清风等人的到来很是戒备,没等他们抵达堡壁的前面,就有人围了上来。

    心里有了准备的殷清风,直接让殷良将自己的紫鱼袋递了过去。

    那年轻人戒备的接过紫鱼袋,倒出了殷清风的鱼符。

    即便是这个年轻人从打扮上看是个地道的农民,可明显他是识字的。但殷清风这淮阳郡开国侯并没让他感到敬畏,他将鱼符装进去后递给殷良,然后问道:“你们来我们薛堡做什么?”

    “敢问贵族薛轨可住这里?”

    “正是,只是我那族兄已经过世了,还请回吧。”

    “我们是来寻找其子薛礼的。”

    “你认识我那族侄?”

    “若是不识,何必从长安城过来?”

    一番对话后,这个薛仁贵的族叔似领路似监视的在前面领路。

    由于薛氏的堡壁建在半山腰上,这些土屋、木屋也都随山势而建。很明显就是那些住在木屋里的人家相对富裕一些,土屋门口的孩子衣衫破蔽一些。

    那年轻人在一座有些凋敝的木屋前停下了,对着殷清风等人说道:“就是这里了。如果你刚才是哄骗我的话,这薛堡你们能出去,但是怎么出去就不好说了。”

    殷清风一愣,挥手制止了身后想要发怒的人,沉声的说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殷清风没想到这薛氏的族人这么强横,真以为山高皇帝远了?麻蛋的!敢威胁小爷!

    心里吐了口气的殷清风,不再去理会这个满是恶意的年轻人,他刚想绕过年轻人去拍门的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