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马周辩经 (第1/4页)
马周见颜勤礼不顾礼仪的跑了,他看向殷清风,等待殷清风拿主意。 殷清风捏了捏下巴上的短须,他也搞不懂颜勤礼为何如此失仪。他想了想,说 道“我们去给几位亲长泡杯茶吧。读书嘛,要劳逸结合才对。” 同时,他也没搞懂,马周为何要在众人面前以爵位来称呼他,他之前向颜氏族 人介绍时,可是介绍他是自己的友人啊~~~马周这番举动有点意思啊 马周心里打了个转儿。对啊~~~现在急的是颜氏族人,他们的心越乱,岂不越 显得 他再一次的钦佩其殷清风来,这才是君子之风仪啊~~~ 颜氏从江南来,自然对饮茶的风俗不陌生。溜须拍马嘛,就是投其所好。 殷清风从书房出来,见颜显甫急匆匆的跑进院来,“二郎,你刚才与叔父说了 什么,他怎么怎么扔下你和宾王兄” 殷清风走下台阶,“你叔父急于向你阿翁和阿耶他们求证某些事。小弟带来的 礼盒在哪里?小弟带了些茶叶来,正好趁这功夫将茶泡好送去让他们品尝一下。” 殷清风的解释虽然让颜显甫依然摸不到头脑,但他只好带着殷清风和马周去泡茶。 这次泡茶就不用像在韦曲那里一样装x了。茶叶扔茶壶里,倒上热水,分装到 九个茶杯里,再往茶壶里续些水,然后让婢女端上在后面跟着就行了。 颜勤礼一路小跑到了书房,书房里的画面和他想象的并不一样。 也不过是一万五千余字,即使没读过它的人也不需要太多时间浏览一 遍,更何况每个读书人对它是熟之又熟。这都近一个时辰过去了,他阿耶和几位兄 长手里的书连一半也没翻到,仿佛他们是初见一样在仔细分辨其中的经义。 颜勤礼的心悬得更高了,“那马宾王到底是如何断的?怎么连阿耶都要仔细辩 读呢?” 可他又不能上前打断,急得他在屋内走来走去,不知该如何是好。 转得他自己都头晕了,殷清风才不疾不徐的和马周、颜显甫走了进去。颜勤礼 登时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走到马周面前快速问道“敢问马贤侄是如何断的,那里面又写了什么?” 马周拱手道“既然要断句,自当要给出为何要如此断的解释。所以,周在断 句之后,又注释断句之后的经义。” 颜勤礼有些恍然,这和他预想的一样。阿耶阿兄他们至今也没读完,应该就是 在辨析那些注释的对错了。 颜显甫好奇了,他拉了拉殷清风的衣袖,“什么是断句?阿翁他们在读什么?” 殷清风伸出食指放在嘴唇前,“嘘~~~以后再和表兄详细说。” 说完,他咳嗦了一声。 见颜思鲁等人依然沉迷在书本里,他只好走上前,“姑翁,四位舅父!”见颜思 鲁等人茫然的抬起头后,他说道“请恕外孙无礼。外孙带了些茗茶来,姑翁与舅 父们读书有些劳累,不如停下来先饮口茶汤。” 颜思鲁看了看手里的,又看了看殷清风和马周。犹豫了一会儿,他合 上向马周招招手,“马郎君,老夫的困惑实在太多,还请马郎君为老夫解惑 一二。” 之前,他看懂以后,觉得马周无非就是从钩识中演变 出用途更细致的分类而已。可当他见了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注释就不淡定了。” 以他的理解,这句话应该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 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可可他怎么能这么注释呢! 接下来,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断的没问题,可是不应该解释 为‘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吗? 再往下,几乎每隔一两则,便有超出他理解的注释。 他觉得自己要疯了如果真按照这么来解释的话,他七十余年的书岂不白读了! 他不甘心,他要寻找破绽! 可结果他越看越没有信心了他想把那个什么清河马氏的年轻人抓过来好 好问问,他凭什么这么注释!他的夫子是谁?他又为何这么注释 可是,等马周真站到他面前,也又有些心虚了。 马周注释的虽然在很多处与他所学所思的有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细 细品读下来,却感觉更贴近孔师的教诲。 世人都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