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生态农业 (第2/3页)
他揉了把脸,“现在什么时辰,我怎么睡过去了?” 长孙氏道“二郎不是说明日要去观看温室建造吗,还是早些安歇吧。” 李世民心知今晚是不能再处理奏疏了。他抻了懒腰,站起来搂着长孙氏向外走,“天寒地冻的,可不要再出来了。你若是不放心,遣人来说一声就可以了。来,手伸给我,我给你捂一捂。” 等李世民夫妻走了之后,李晋安大大的打了一个哈欠,吹灭所有蜡烛后,摇摇晃晃的奔着浴室去了。 东宫里,他是第三个拥有新式浴室的人。每次神清气爽的泡完澡,尤其是消除了身上那难闻的气味之后,他总会想起殷清风那双赤子般的双眼。 他也曾娶妻、也曾有子,但一切都没了。既然苍天注定他孑然一生,他索性就净身做了内侍,反正都是伺奉二郎。 初见殷清风那一次,他还对那个少年还不在意,无非就是因为二郎为了拉拢旧臣而一步登天的少年罢了。但接触越久,他就越欣赏他。 当他称自己“叔叔”的时候,他感动了。从那一刻起,他视他为自己的子侄。 “你可要快快成长,长大了好为二郎分担些。哎~~~做皇帝有什么好的?还不如一介百姓能天天守着自己的妻儿” 今天是温室建成的最后时刻,殷清风一如往常的起床、晨练。 在皇城外汇合了杜丙,又问清了详情,他才安心的带着人往东宫里去。 到了蒙学宫,任云舞立刻开始带人在地面上铺上木炭。等木炭燃尽、土地化开后,所有人一起动手开始挖土。 一米深的方坑挖好后,按照预先演练的那样开始铺设管道。殷清风亲自检查过后,命人开始往土坑里填土。 李世民皱起眉头,低声让长孙氏走远一些。见长孙氏无动于衷,他向殷清风招招手。 殷清风拍拍手上的的泥土,小跑过去,先向长孙氏点头,再看向李世民,“叔叔有何吩咐?” 李世民指着远处,“那些土” 殷清风道“那些土是搅拌过畜粪又经过晒干的肥土。” 李世民有些惭愧了。 他记得当初去城东农庄时,殷清风说过‘农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也记得殷清风当时让人把全长安城的夜香都收罗去了,尤其还记得当初颁布新式农耕时的喜悦。但,事隔境迁,他竟然忘记了这些。 他是立志要做一个千古留名的帝王的,现在竟然忘记粪土的作用,真真是不应该的。 殷清风继续说道“除了粪土外,一会儿他们在犁完地后,还会往土里埋些地龙。” 刚才的愧意还没退去,李世民这时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地龙以吃土为生,但它们排出的粪便却能增加地力。当初叔叔在城东农庄见到的亩产是两石一斗。但在今年,梧桐新村那边的亩产最高的已经达到了三石两斗。” “你刚才说是多少?”李世民拉住殷清风,“三石两斗?” 长孙氏也惊奇的看着殷清风。 要知道梧桐新村那边可是一年两种啊~~~刚才殷清风那句话就意味着一亩田一年能收六石还多。天啊~~~ 别说李世民和长孙氏不信,当初殷清风也是有些怀疑的。三石两斗折合成现代的重量,可是四百斤啊~~~要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以北小麦的亩产量就没有超过三百斤的。 殷清风解释道“一亩田能打多少粮食,是由很多事决定的。是否深耕细作、是否种子饱满、是否风调雨顺等。除了这些,土地的肥力也是关键。梧桐的花和叶、畜粪和夜香、苜蓿和地龙都能增加土地的肥力。” 殷清风没敢说还有蜜蜂,他不想费口舌去解释授粉有什么用。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苜蓿和梧桐很难得到,但畜粪、夜香和地龙却是唾手可得的。” 李世民和长孙氏这才恍然,原来三石两斗是这么来的。 现代农业为了追求高产量,为了追求高收益,不惜杀鸡取卵。 他们明知道各种农药用得越多,土地肥力消耗得就越快,也明知道使用农药后,不但害虫有抗药性,一旦停止只用农药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