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四一十章:为苍生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一十章:为苍生计 (第2/3页)

鲁摇摇头,“你这里,为何要对随地吐痰也要做出惩罚?”

    “所谓有损公德,便是以自己的不检点,对他人造成不好,甚至很坏的影响。

    中蜀汉先主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随地吐痰看似一件小事,却也是无公德的体现。

    世人不是一人独居。任何人的一言一行,皆对外人有所影响。

    随地吐痰这件看似很小的行为,在内而言,在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子女后辈,也会效仿之;在外而言,世人皆以为这人出身的家族很没有教养。”

    “善!大善!”颜思鲁扭头对颜师古说道“这句话要记下来,以后要加注到里。”

    他拿起薄册摩挲着,“好啊~~~写得好啊~~~”

    颜师古等人更是好奇了。连随地吐痰都写进去了,还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这册子里还写了什么?

    好一会儿,颜思鲁说道“你接着说。”

    殷清风拱手道“颜氏即使扬名,也是扬德行cao守之名,而非其他才能。若皇室因此而礼聘颜氏子弟入仕,为礼部或鸿胪寺官员也未尝不可嘛。

    而且,太子经外孙谏议,以后官员子弟入仕者,皆在十五岁后入军事学院少年营学习三年。三年后,入仕为文臣者需参加科考,若进军伍,又必须在军事学院内继续深造。

    目前,军事学院尚未完备,及完备后,还要向天下招收学生。若干年后,凡文武之臣,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

    此少年营以军法治学,考核严谨,无才能者,断无出仕之可能。”

    此言一出,颜氏几人惊诧了。

    颜思鲁不敢置信的说道“这出自你的谏言?”

    殷清风点点头。

    颜思鲁缓缓的说道“历代朝代更迭,首在臣子不忠。陈胜、王莽、曹cao、司马懿皆如此

    姑翁初闻军事学院,以为此乃太子整治武事,为内治天下外御异族做准备。今日听了你之言,原来其中还有这等深意。

    以后,圣人与文武之间既是君臣又是师生天地君师亲若再有人谋反皇室,天下共讨之~~~

    以军法治学,好啊~~~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妙啊~~~无才能者不可出仕,更妙啊~~~

    启用贤才不如培养贤才。以军法治学,哪怕其中一些人不能出仕,却也是严修己身之辈;科考之前先要过学院之考,双管齐下,大唐以后的佐臣,皆为才干之辈大唐兴矣~~~大唐兴矣~~~”

    颜师古等人虽然早就知道一些军事学院的内幕,也知道少年营的存在,可少年营真实的用意,他们却首次听说。

    若是真按照殷清风说的那样,读书人在未来岂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这一走就要经过重重考核。他们的品性,他们的才能,圣人皆了如指掌!

    再等他们入仕后,圣人再依据他们的才能,分派在适合他们才能的官署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妙啊!

    这个外甥了不得啊~~~他还是一个少年郎吗?多少大学问者也提不出这样固国兴邦的谏言啊~~~难怪闻礼欲要他来做殷氏的家主呢~~~由他来治理殷氏,殷氏何愁兴旺?

    他有如此之才,难怪会被太子捂藏在怀,不准他轻易与人结交呢!看来,要不是颜氏与其有姻亲,阿耶又主动召唤他,他未必就肯主动帮助颜氏

    与他在政事上的才能相比,什么断句等等皆为小道。二十年后,他必为朝堂上的巨擘。那么,颜氏真如他之言,要勘改,然后刊行天下?

    但,一切决定还是阿耶做主,就是不知阿耶会作何决定

    殷清风道“颜氏传承千载,姑翁当知晓“百姓”一词的起源。

    外孙遍观史书,从东周分封诸侯之后,天下战事便接连不断。当初,得姓、得子姓者,皆以有姓氏而自傲。但三千年来,人们为躲避战祸,迁离祖地、弃守祖茔、支脉分散、子弟流离

    更有甚者,后辈不知先祖荣光、不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