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一十章:为苍生计 (第3/3页)
祖宗名讳! 这,皆为战乱之害! 李唐未必永存,但李唐每安稳一年,百姓便免受一年战乱之苦。 李唐想要长存,文治武功样样不能少。武功有人去做,外孙身为读书人,便想着如何文治。 外孙既要上谏君王爱民惜民,也要下劝万民忠君忠国。 万民忠君忠国的前提是万民能吃饱穿暖。所以,外孙奏言新式农耕之策。而今,外孙名下土地一年两种之下,亩产达到六石余。只要不懒不惰之人,每年四石五石的亩产足够养活家人。 仓禀足了要知礼仪。如何知,这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不但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还要告诉他们为何要忠君忠国。 万民知礼仪,又忠君爱国,大唐就可兴盛,大唐就可长存!” “好!说得好!”颜思鲁响亮的声音,绝不像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 等胸膛平缓了之后,他说道“好孩儿啊,你说得好啊~~~自古万民之苦皆因战乱。若要免受战乱之苦,民要吃饱,民要知礼,民要忠君你的志向远大啊~~~ 但”他目光炯炯,“你做到了!只农耕令和军事学院两策,你做到了!” “是啊~~~他做到了”颜师古几人也在心中感叹道。“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前人做得更好!” 百姓无饥寒之苦,臣有选拔之策,哪怕连续出两三任的昏庸君王,这江山也会安稳如初。只要等到中兴之主出现,李唐还是那个李唐,国祚依旧会绵延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奇才啊~~~ 李唐有他,是皇室之幸,也是万民之幸,更是殷氏之幸。 殷清风道“可能外孙有吃苦的经历吧。 外孙自蒙学以来,以为天下大道皆存书中。等外孙为吃饱穿暖而挣扎时才醒悟,原来,书中没有千钟粟也没有黄金屋,想要不挨饿受冻,就要动手去做。 外孙动手做了。于是,有了仙居坊,有了滋味楼。有了仙居坊和滋味楼之后,外孙就在想如何才能‘兼济天下’呢? 于是,不再为吃饱穿暖担忧的外孙开始思考了。” 嗯?别停啊~~~继续说啊~~~ 哦~~~原来他是说,这些是他思考的结果。而思考的前提是他亲手做过 “外孙的友人马宾王从姑翁这里离开后,对外孙说,他要入仕,以此来振兴门楣。外孙说,‘可以,你先去种一年的地。一年后,我看看你有什么领悟,’” 就在颜氏族人想知道马周的结局时,殷清风说道“但颜氏不需如此,或者说眼下不必如此。 颜氏传承与孔师。身为圣师门徒,颜氏当以振兴儒学为己任。颜氏有责任带领天下读书人重新认识儒学、为儒学增加更多适合当下的学问。 当下的大唐需要什么学问?需要百姓能安分守己,能忠君爱国的学问!他们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忠君什么是爱国,但他们要遵守礼仪。他们遵守礼仪了,天下就安稳了,天下安稳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就免受战乱之苦了。 所以,哪怕颜氏在祖训中做了一些修改,对皇室对百姓却是千秋万代的功德!” 说完,他起身对颜思鲁鞠躬。 原来,他绕来绕去,还是说那个话题啊~~~ 颜思鲁已经被殷清风感动了。这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少年啊~~~为了苍生,颜氏若还顾忌那些虚名,可就愧对孔师门徒这个称号啊~~~ “好孩儿,起身吧。你说的增添和刊行,这事儿姑翁准了!” “谢姑翁!外孙代天下万民恩谢姑翁!”殷清风大声说道。 “你这孩子,姑翁老者老矣,但双耳不聋,你小声说姑翁也能听到。”心情大好的颜思鲁开了句玩笑。 殷清风说道“若姑翁首肯,外孙想借一览。” “好、好!”颜思鲁扭头说道“你把你阿翁的手稿取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