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六章:再访殷府 (第2/3页)
问话 占足了便宜后,殷清风才恋恋不舍的放过了鱼娘,“妮子今日要在府里休息, 你们下午找人把那些宫女的泳衣做出来。太子妃那边估计是要等不及了。” 殷清风走后,鱼娘又躺了半天,实在无聊得很,她起身去找妮子。 走进殷清风的卧室,鱼娘看见正出神发呆的妮子。 妮子那满面的春色,尽收鱼娘的眼底。她眼波一转,悄悄走上前去,“jiejie” “啊~~~” 妮子一声惊呼,身体向被子里缩了缩。 等见到是鱼娘时,才放松下来。 鱼娘笑了笑,转身将杯子里的水倒掉,又装满了之后,才走到床边说道“姐 姐在想什么呢?郎君可是反复说过,起床后一定要多饮些水的。” 妮子脸红了。 她刚才在回想昨晚的疯狂。 之前她很确信郎君在前夜之前,肯定还是童身。 她自己虽然只经历过一次男女之好,但明显感觉出郎君这两夜的表现,明明就 是有着多年游走花丛的经验嘛。 无论是那些羞人的姿势,还是她一次次攀上云端后,郎君把她送的更高,都说 明郎君对床笫之间是非常非常的熟悉。 好奇怪哟~~~ 现在鱼娘问起了,她要不要与她说起呢? 犹豫了片刻,妮子拉着鱼娘的手,让她坐在床边,“meimei,有件事不知该不 该与meimei说起” 殷清风在东宫门外向月眉等人告别后,便坐车奔向通化坊。 殷府的门外很冷清,只有殷令名这位年轻的叔父在肃手等待着。 下午课休时,殷清风再次从记忆里找出了一些关于殷氏族人的资料。其中,就 包括殷令名和他的儿子殷仲容。 殷令名继承了陈郡殷氏善于工画的技能外,仕途中又累官至从三品的光禄卿, 以及得封勋位最高等级的上柱国,并继承殷闻礼的爵位——建安县开国男。 可以说,殷令名是陈郡殷氏在唐朝站稳脚跟后,第二代子弟中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儿子殷仲容除了在官职和勋位上不如他外,同样以书法和绘画留名青史。 挽郎,就是出殡时牵引灵柩边行边唱挽歌的人,在封建时期里,他们是一个特 殊群体。 从魏晋时期开始,凡皇帝、皇后或太子、亲王这个级别的人死了,官府都要在 六品以上的贵族子弟中,挑选一批人培训。 培训的内容有表情、走步子、唱挽歌等,大抵以形容哀戚、步履沉重和音调哀 远为合格标准。最终经礼部考核遴选出规定的人数,充当挽郎。 《晋书·礼志》记,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病逝,“有司又奏,依旧例选公卿以 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 这是皇后出殡所需挽郎的人数。 皇帝的挽郎,人数翻倍。 《世说新语·纰漏》记“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选上挽郎的实惠,当然不止治丧期间的包吃包住和免费治装,最重要的是由此 便算获得了后备干部即“选人”的身份。 俟治丧结束,挽郎的档案材料马上由礼部移交负责组织人事的吏部,转入分配 工作和提拔当官的程序。 换句话讲,被选上挽郎,就可以当官,这是皇帝让人“抬棺材”的代价。 一部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长廊中,有的履历是科举起家,有的是军功起家,也 有的是挽郎起家,如北魏史上的名人崔巨伦,其出身就是“以魏宣武帝挽郎,授翼 州镇北府墨曹参军。 这是一个七品官,放在科举取士的唐宋时代,一个人寒窗苦读多年,侥幸考出 个进士,也只是授你一个七品官。 所以,做官的捷径,莫如抬棺材。 与科第或荐举相比,挽郎入仕的年龄大大降低。 十岁就中进士的历史上罕闻,十三四岁选上挽郎的却不稀罕,因为挽郎的 选拔对象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 比如唐代的赠太洲刺史杨志诚,年仅十三,逢上唐太宗李世民逝世,被选为挽 郎,治丧结束即授潞王典签,从此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