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六章:再访殷府 (第3/3页)
吃俸禄的“国家干部”了。 按这样的年资熬下去,只要不犯大错误,每三年一次考核,加阶提职一次,二 十岁出头便可进五品以上的高干行列了,这对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鸿 运了。 挽郎得官容易,况且初任年岁既小,每次授官人数比选取进士还多,自然要引 起靠科举博官者的不满。 武则天当政时,就有人上疏称“今贵戚子弟,例早求官。或龆龀之年,已腰 银艾;或童卯之岁,已袭朱紫。千牛,辇脚之徒少仕则废学,轻试则无才,于 其一流,良可惜也” 所谓“辇脚之徒”,就指挽郎。 为此,也有极少数想争气的官僚子弟,不愿意被人说是靠抬棺材起家的,即使 选上了挽郎,也宁肯放弃入仕机遇。 如武则天的名相姚崇,本名元崇,曾被选为亲王李弘的挽郎,事后未去吏部注 册,而是改名姚崇参加科举,获捷后授濮洲司仓。 由此可见,挽郎还是有大利可图的,虽然所得功名屡遭非议。 十七岁时殷仲容以唐太宗挽郎起家,五十二岁时进为子爵。 他这个子爵的爵位,是继殷峤之后,陈郡殷氏获得的最高的爵位。 本来以他的才能,在官职上超过他的父亲殷令名也是有可能的,但他生活的年 代,恰好是女帝武meimei叱咤风云的年代。殷仲容的晚年就在京城至远州的奔波和贬 谪——升迁——再贬谪的起伏中度过。 女帝深爱其才,但殷仲容却没有选择站武meimei的队。 没有站武meimei的队也不算太可怕,悲剧的是他没有活过武meimei。武meimei比他还 晚死两年。 等武meimei去世后,李唐的江山是一片乱。 殷氏在第三代代表性人物殷仲容离世后,再也没有中兴的迹象了。 殷清风下车后,调整了一下呼吸。 同样作为殷氏在唐朝的第三代,他将面临一场考核。 “清风拜见叔父。” 殷令名露出清雅的笑容,“叔父早就见识过风侄的笔书,一直没有时间与你探 讨。”他摇摇头,“看来今日也没有机会了。” 遗憾过后,他又好奇的问道“风侄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了,让叔祖和几 位叔伯父们聚集在一起等着你的到来?” 还在国子监求学的他,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被叫回府内。 回到府内后,他只在书房外得了一个“黄昏时在门外迎接你风侄”的命令,连书 房没让他踏进。 所以,猜测了一下午的他非常好奇殷清风是如何惊动了府里那些平时极少露面 的长辈的。 殷清风再次拱手行礼,“若是叔父被允许列席,自当知晓原因。若是” 接下来要进行的话题,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不知道殷令名是否有资格参加会 议,现在只好做出模糊的回答了。 作为陈郡堂嫡支的嫡长子,殷令名思维很敏捷。他片刻后就明白这句话的含 义,“那,风侄就随叔父进去吧。” 书房外,殷令名通报后,里面传出殷元的声音,“风儿进来吧。” 殷清风向殷令名笑了笑,推开房门。 殷令名向里面瞥了一眼,无奈的转身离去了。 今日族中长辈齐聚,商议的事情一定会涉及到家族兴衰大计。他即使是嫡长 子,但受制于年龄,不被允许也不奇怪。 只是,另一支脉中年岁更小的侄子为何会被召唤来?今日的一切与他有关? 书房里,曾叔祖殷外臣、九位叔公殷诚信、殷闻礼、殷至仪、殷基、殷谌、 殷构、殷渥、殷常、殷跻,一个不少的都在。 叔祖管家和殷元也在,只是叔祖管家的位置更靠前,殷元则是敬陪末座。 殷闻礼面无表情的说道“找个位置坐下吧。” 殷清风看向殷元。 殷元冲他点点头。 殷清风在殷元的对面坐下,等待着长辈们的问话。 可书房内除了偶尔的饮茶声,十二位长辈都在沉默的观察着他。 许久,殷闻礼说道“风儿,你可愿做我陈郡殷氏的家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