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王度惶恐 (第1/3页)
“老夫受教深矣” 受教? 殷清风放下茶杯。 不玩儿深沉了?还深矣?矣毛啊不咄咄逼人啦?不问什么狗屁世家啦?继续啊?别换套路啊?来咱们继续怼! “老夫苦读先贤典籍多年,又以先父的兴衰要论和胞弟的续六经、中说为傲。不曾想,是殷侯点醒了度。度,愧对先父啊” 泥煤!请继续! 王度眼神涣散,像是自语,“兴与衰,天命之。武功强,天下得之。天下败之,武功弱矣错矣” 什么鬼?还信天命?你不错谁错! 殷清风端起茶杯,不想搭理这个疯老头子。 “天下大势,合与分。 夏为合,商为合。西周为合,东周为分。秦汉为合,五胡为分。隋为合,隋末为分。李唐,合矣 夏一千四百年、两周百年、两汉四百年”王度眼睛雪亮,“李唐只有两百年,对不对!对不对!” 他痴狂的盯着殷清风,“李唐,两百年!” 这娃儿有病! 殷清风掏了掏耳朵,“两百年?你甘心两百年后你王氏的子孙身遭刀兵加项?你甘心,但小爷本侯还不想。” 你敢用殷侯,小爷就敢用本侯。敢怼小爷,小爷就怼死你。 “不甘心”王度的眼神又涣散了。 殷清风不想喝茶了,肚子胀。 他把书记拿过来。 他还想在过年前把史记断好呢。 不过,这货殖列传的第一句就没道理啊。 还“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什么是货殖?经商营利啊。老死不相往来还货殖个毛啊 再看下一句,“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最愚蠢的办法是禁止他们与百姓争利? “不与百姓争利”可是宋朝以后人,尤其是明朝人,对抗朝堂最犀利的武器。但,这句话,只能用“呵呵”来形容。 商业,发展到最后,就是n。这是历史证明的。 但司马迁绝不会看到这一点。 在封建思想下封建? 实际上,从西汉景帝平定七王之乱之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了。 封建这个词,出自于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真正的含义是指封邦建国。 夏商周有封邦建国,西汉有封邦建国,但之后就没有了。没有了封邦建国,何来封建一说? 所以,殷清风以为,史书中所有的汉景帝以后,凡是带有“封建”字眼儿的,都可以用君主制、帝王制来代替。 封建思想、封建习气。封建社会、封建王朝什么的,全都要更名为君主制思想、君主制习气、君主制社会君主制王朝等等。 在君主制的思想下,司马迁以帝王为首重、权贵为次重,至于百姓,呵呵呵。 司马迁看到了“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rou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 也意识到了“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但他解决的办法是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这个最高明的办法,实际就是最愚蠢的办法。反而诱导和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至于什么与民争利,就是狗屁。 殷清风在断句之后,把心得写在另一张纸上。 与民争利是个大话题,宋朝之后,义利之争达到了。 n虽然在这个问题上不迂腐,但他也准备围绕着这四个字,好好的撰写一篇文章。 文章的名字嘛 “敢问殷侯,这天下大势的合与分,是出自太子还是殷侯之口?” 思路被打算了,殷清风不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