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_第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2/5页)

其中还有一万三千多骑兵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的。刘欣在散关前面也扎下四处营寨。徐晃在左。高顺在右。他亲自领着张飞、孙策和文聘镇守中军。黄忠率领骑兵和步兵一部防守后营。后营储存着大量军需、器械和粮草。为了防止董卓派出吕布突施偷袭。那里也只有黄忠镇守。刘欣才最为放心。而魏延。则负责从成都往前线调运辎重。

    两军在散关前面这一相持。便是三个多月。中间大小二十余战。刘欣虽然胜多败少。却也不能前进一步。

    刘欣感觉自己现在的处境就有点像历史上曹cao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他和曹cao一样。兵力方面都是少而精。只不过曹cao当时的情况比他还要困难得多。曹cao是以七万对七十万。而刘欣是以十二万对三十七万。而且曹cao粮草严重短缺。刘欣却是钱粮充足。

    但是。刘欣并沒有觉得自己就比历史上的曹cao轻松多少。董卓这个人虽然残暴嗜杀。却听得进部下的意见。也能放手让部下用兵。而不像袁绍那样多谋少断、外宽内忌。尤其是。几场战斗下來。刘欣才发觉自己受到记忆的误导太深。他一直以为李傕、郭汜这两个人并沒有什么了不起。也沒有将他们放在眼里。谁知道交手之下。才发现这两个人非常不简单。或许他们的个人武勇不值一提。但在排兵布阵方面却颇有一套。刘欣的好几次主动出击都被他们挫败。

    这种相持的局势是刘欣不愿意看到的。他在兵力上不如董卓。最希望的是将敌人调动起來。然后寻找机会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前面几场大胜。除了对付北宫伯玉和刘豹的那一战是以少胜多外。其他战役中。在局部兵力上刘欣并不吃亏。现在。董卓将兵力都收缩到了一起。很少主动出击。这种僵持的局面倒让刘欣有些进退两难。

    见此情景。陈宫进言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可令赵云将军统领一军攻打武关。董卓闻讯之后必定会分兵增援。到时候或许就会寻得战机。”

    刘欣沉吟半晌。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子龙担负着防守襄阳北大门的重任。一旦进攻武关不果。会给敌人可趁之机。危及襄阳的安全。不能不察。子龙的人马不可轻动。”

    蒯越也起身说道:“如今天气日渐炎热。不宜用兵。主公何不暂且退回阳平关。拒关坚守。容后再图良策。”

    张飞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咱们打了这么久。难道才受了一点挫折就要退却不成。要撤你们撤。不拿下散关我决不回去。”

    刘欣看了一眼张飞。只见他脸上的胡须都根根倒竖了起來。两只眼睛瞪得有酒盅那么大。模样十分吓人。不觉笑了起來。说道:“翼德。你稍安勿躁。退兵的事暂时还不在我考虑之内。我们困难。他董卓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咱们就和他比一比耐力。看看谁更持久。异度。有件事交给你去做。河池已经沒有多少百姓了。大量的土地都已经荒芜。你去沮且和汉中召募些百姓來河池。分给田地、粮种。让他们在这里扎下根來。”

    蒯越很快明白了刘欣的意思。欣然说道:“主公请放心。属下一定不辱使命。”

    其他地方的百姓现在大多安居乐业。但汉中、沮县的百姓还沒有尝到新政的甜头。仍然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现在有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尽管河池向北正有两军对峙。但沒过几天。蒯越还是召募了大批自愿移居河池的百姓。毕竟能有口饱饭。总比饿死要强。

    刘欣在河池垦荒种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董卓的耳朵里。这消息当然是刘欣故意释放出來的。就是要让董卓知道。我刘欣要在河池这里扎下根來。和你对抗到底。他想逼董卓先动。

    第262章有人绑架

    听到这个消息。董卓果然坐不住了。这种长期相持的局面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毕竟朝中反对他的势力还很多。他老呆在散关这里。后方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谁也说不准。而且随着夏季的到來。草原的水草渐渐丰美。已经到了放牧的季节。北宫伯玉和刘豹两个人已经多次流露出想到请辞的意思。董卓一直沒有答应他们的请求。倒不是在乎他们这**万人的兵力。而是担心从长安向北完备空虚。这些游牧骑兵们会趁机沿路劫掠。把凉州这个大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李儒捋了捋颌下几缕短须。笑着说道:“太师勿忧。我有一计。可令刘欣即刻退兵。”

    董卓闻言大喜。问道:“文优。你有何妙计。”

    李儒不慌不忙地说道:“小婿在襄阳也留有眼线。刘欣自去年春节至今已经一年多时间沒有露过面了。咱们何不散布流言。就说刘欣早就已经染病身亡。州牧府秘不发丧。刘欣的死讯一旦传扬开來。荆、益两地必定会引发一场混乱。到时候散关外面的军队不想撤也得撤了。说不定还能让他军心大乱。如果真到那时候。我们只要抓住机会给他们以致命一击。从此天下诸侯谁敢再捋太师的虎须。”

    刘欣呆在州牧府一年沒有外出。就是为了瞒过他人的耳目。好亲自领兵出征。谁知道又被李儒抓住机会。想要造谣生事。这个李儒在散布流言方面还真的有一手。两年前就散布流言败坏刘欣的形象。迁都长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