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节 (第4/5页)
知有限。多少还存在着一些畏惧之心。听到刘欣不打算继续在这两个人身上纠缠。沮授松了一口气。说道:“主公英明。这次能够平定江东。甘将军可以说是功不可沒。” 刘欣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功是功。过是过。甘宁未得号令。擅自用兵。却不能不予处罚。如今江东已定。我打算将许褚和那两万将士调往牂柯。这一次对于中南四郡。绝不姑息。至于甘宁嘛。就让他继续坐镇吴郡。许他戴罪立功。” 沮授欠身说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许将军的人马还不宜轻动。如今。江东诸县虽平。以周泰、蒋钦为首的最大一股水寇也已经愿意投效。但那里仍有许多山贼水寇。对于这些盗匪是剿是抚。还请主公示下。” 刘欣诧异道:“当年你我初到荆州。也是匪患猖獗。如果不施展铁腕手段。哪里会有今天的朗朗乾坤。对于这些贼寇悍匪有什么好客气的。只要敢于露头。就坚决打掉。” 沮授拱手说道:“回主公。属下原來也主动以剿为主。后來许将军送來一位先生。前往求见夫人。劝夫人对于江东群盗应当网开一面。这位先生姓虞名翻。字仲翔。乃是会稽余姚人氏。为人耿直。又颇具才华。他说的也有些道理。所有大家都拿不定主意。还是请主公亲自定夺为是。” “虞翻。”刘欣将这个名字默念了两遍。似乎有些印象。却又不记得他有过什么重大的功绩。不由说道。“此人现在何处。我想见一见他。” 沮授起身说道:“这位虞先生一早便候在府门外面。因为沒有得到主公的召唤。所以未敢进來。属下这就去唤他。” 刘欣将手轻轻一抬。说道:“公与。我和你一同去相请。” 既然是求贤若渴。那就要有求贤若渴的样子。刘欣明白。这个年代的许多文人都好面子。即使自己只是做做样子。也会让他们感激涕零。 果然。看到刘欣亲自迎出州牧府的大门。虞翻双手抱拳。激动得说不出话來。 蒯良去世以后。刘欣将自己封闭在书房内接连三日。这件事早已在襄阳流传开來。而且几经演变。最终成了刘欣因为蒯良的去世。不食荤腥。不近女色。斋戒三日。为蒯良焚香祈祷。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能得到这样一位主公的赏识。做下属的还有什么苛求呢。见到刘欣亲自迎了出來。虞翻已经暗下决心。誓死为他效忠了。 大家回到前厅重新坐定。刘欣说道:“仲翔先生。听公与说。对于江东群盗。你主张以抚代剿。愿闻其详。” 虞翻朝刘欣施了一礼。说道:“回主公。江东之所以多盗匪。皆因百姓生活艰难。若是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谁又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出來做强盗呢。” 刘欣想了想。说道:“先生來到襄阳也有几天了。你也看到了。襄阳的百姓都是丰衣足食。我想。只要将襄阳这边施行的政策搬到江东去。百姓的温饱应当不成问題。难道单单这样。就可以解决江东的盗匪问題了。” 虞翻面露难色。说道:“荆州一带自古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百姓生活富足。但是江东多河流湖泊。气候潮湿。只怕主公的政策施行起來会水土不服。” 刘欣笑了起來。说道:“呵呵。好个水土不服。我听说江东乃是鱼米之乡。我想。只要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贯彻下去。不敢保证百姓们都能够富裕起來。但是生计应当不成问題。” 虞翻苦笑道:“主公说的不错。江东确实出产鱼和稻米。只是鱼这东西不宜久存。也不能当饭吃。那里的环境又不适合种植高产的小麦。单靠每年收获的那点稻米却养活不了多少人口。而且潮湿的气候常常致人生病。家中的劳力一旦病倒了。那么这一家子也就完了。” 刘欣突然就明白了。难怪江东一带会出现地广人稀的情况。后世人们眼中江南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在当时却给人们的生存带來极大的困扰。 对于习惯席地而坐的人们來说。潮湿的气候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而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汉代。一场小小的风寒往往就会夺去人们的性命。 江南的土地多为水田。比较适合种植水稻。但当时水稻的产量很低。尚不及小麦的一半。农民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年。除去租税。剩下的根本不足以养活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人口大多数集中于适合栽种小麦的北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