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7节 (第2/5页)
分,住在濮阳城中的前朝旧臣陆续接到刘协的旨意,召集他们去皇宫议事。这些旧臣为了表示自己的骨气,坚持只听刘协的旨意行事,却不知道刘协只是曹cao掌握下的傀儡,他哪里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听说是刘协相召,这些前朝旧臣都乖乖地来到了大殿,直等到三更,一个个又困又乏,也不见刘协出来。 四更天,于禁顶盔贯甲,领着一群虎狼之后冲进了大殿,将这些前朝旧臣都围了起来。群臣大惊,自是吵闹不休,于禁不理,挥了挥手,让士兵们将群臣都押上了马车。这些马车本来就是大臣们自己家的,现在已经被于禁派兵征用了,当然征用后的结果还是让这些大臣们乘坐。 看到大臣们都被押上马车,在士兵们的簇拥下向东门走去,于禁才猛然惊觉,脱口问道:“所有人都在这里吗?” 他手下的亲兵连忙拉住最后一辆马车,掀开车帘,向坐在车内的大臣询问了几句,然后拱手答道:“回将军,众人皆在此处,独缺孔融。” 孔融是大圣人孔子的嫡传子孙,也是刘协的坚定拥护者,更是当代大名士,这样的人竟然被于禁给遗漏,他不由懊恼起来。像他这样的大将,本来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只是由于他心情不好,才会造成一时疏忽。 这次荀攸决定弃城而走,除了刘协和前朝旧臣以外,只带走了曹cao的家眷,不要说跟随曹cao的其他文武的家眷都蒙在鼓里,就连于禁和陈群的家眷也没有带走。于禁、陈群二人心中自然不满,只是作为主事人的荀攸,自己的家眷以及他叔父荀彧的家眷都留在了城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但是于禁心里明白,只要他们一走,濮阳城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他们的家眷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他真不敢想像。 现在再想起这些来已经迟了,于禁咬了咬牙,不再去管孔融,提枪上马,押解着这些车辆出了东门,向鄄城去了。 其实,像孔融这样的前朝支持者,在得到刘协的召唤以后,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自从有了上次与糜芳之间有了走私粮食的交易以后,孔府上下大多已经被糜芳收买,还安插进许多幻影秘谍的人。这些幻影秘谍呆在孔府,一来可以借着孔融的名声为自己的行动做掩护,二来也可以保护孔融免受曹cao的毒害。孔融其实也隐约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只是自己的妻儿现在都被扣在襄阳做人质,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当刘协的旨意传到孔府的时候,孔融已经睡下,接信的门人正是一名幻影秘谍,他请示过头领以后,便将这份旨意压了下来,所以孔融还在酣睡中,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旨意。而幻影秘谍却已经将刘协深夜召集群臣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偷偷传递了出去。 得到这个消息,张辽很快判断出曹军想要弃城,围三缺一的计划终于产生了效果,他立刻亲领一军往东门外设伏。 濮阳城西、南、北三处城门的攻守仍一如既往的激烈,而东门外却一片寂静。于禁和他手下的士兵们都是人衔枚、马裹足,连支火把都没有点燃,就这样静悄悄地行军。 行了十多里地,天色越来越暗,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大队骑兵席卷着烟尘杀了过来,正是张辽引军赶到。 于禁他麾下多为步卒,骑兵只有寥寥两百人。但作为曹cao手下屈指可数的大将,于禁没有不慌张,立刻组织士兵结阵反击,与汉军战在一处。于禁更是亲自挺枪杀入汉军队中,左冲右突,连挑十数人于马下,威风一时无俩。 张辽遵守刘欣的规定,本来是不用亲自冲锋陷阵的,但是看到敌将如此骁勇,也不禁动容,大喝一声,挥刀迎了上前,截住了于禁的去路。 二马相交,“当”的一声,两件兵器狠狠地撞在一起。张辽和于禁都暗自赞叹,对方好大的力气。两军阵前,来不得半点疏忽,管你什么累世名将,阴沟里翻船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张辽、于禁都不敢大意,各自抖擞精神,尽展平生所学,于乱军之中一场恶战。 于禁虽然骁勇,但他手下的兵丁却远远不是汉军骑兵的对手,几轮冲锋过后,于禁身边只剩下十多骑跟随。不过,曹军士兵的斗志却不输于汉军骑兵,他们虽败,却无人投降。 此时,汉军骑兵已经点燃了远松油火把,将这一片照得亮如白昼。那些前朝旧臣,听着外面震天的喊杀声,龟缩在马车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张辽、于禁在濮阳城以东十里外激烈厮杀的时候,荀攸、陈群领着一支骑兵护着一队车辆出了濮阳东门,行不多远便拐上了向北的大路。车队里面除了刘协,还有曹cao的家眷,至于其他人的家眷,他们早就弃之不顾了。濮阳城中缺马,这支三百多人护卫所骑乘的马匹已经是从豪门大族家中强征来的最后马匹了,虽然称不上战马,但总比两条腿要强上许多,而于禁和那些前朝旧臣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