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7节 (第4/5页)
这份战报最后并没有提到刘协和曹cao家眷的下落,也不知道这几个人已经被抓住了,还是被荀攸先前送往了别处。按照道理,这样重要的人物是应该加以特别说明了,沮授、田丰他们都是有分寸的人,应该不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吧,这就让刘欣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刘欣知道,以曹cao的为人,他在得知濮阳失守的消息以后,很可能孤注一掷,虎牢关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刘欣沉吟片刻,忽然用力扬了扬马鞭,说道:“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长安!” 虽然整个支队伍都是骑兵,而且座下是耐力非凡的草原骏马,但几千里路也不是说到就到的。队伍从清晨出发,一直走到月上树梢,才来到扜泥城。这一次,刘欣没有进城,也没有派人通知鄯善王哈尼,而是直接进入城外的兵站。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兵站的条件已经相当好了,比起哈尼的王宫来也不差多少。五千骑兵却没空欣赏兵站的景色,纷纷解鞍卸甲,倒头便睡,因为刘欣已经吩咐过了,三更做饭,四更出发,而现在已经接近二更天了,也就是说,他们睡觉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时辰,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抓紧呢? 至于他们的坐骑,其实比他们还累,不过扜泥城外的这座兵站是一座大兵站,里面蓄养了许多马匹,所以,等他们醒来,完全可以换乘其他战马,而他们原来的战马就留在兵站,自有兵站的士兵来喂养、照顾。 刘欣自己并没有去睡,因为又有一份战报送了过来。 这份战报是关于太原战事的。从战报上看,魁头应该还不知道发生在漠北草原上的事情,虽然屡次攻打大陵、祁县等城未果,损兵折将,但是对于攻城器械和战法的运用却越来越熟练了,甚至连云梯、冲车这样的攻城器械,鲜卑人都已经学会了如何制作。 这样一来,张辽、高顺在大陵、祁县一带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不过,在他们临行前,刘欣曾经派人给他们送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而这十六字方针现在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张辽、高顺将第四军团的一万骑兵分成三队,依托这一片的八座城池为掩护,轮番出击,或战或退,耍得鲜卑大军团团乱转。魁头又遭遇了数次大败,竟然引军退往了太原城。张辽、高顺抓住鲜卑人退兵的时机,忽然发力猛追,全歼了魁头的后军三万余人,攻占了太原以南的重镇梗阳城。 战报上还有一项内容是关于麹义和那三十万袁军的。这支袁军现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是麹义此人颇有将才,据营死守,汉军数次进攻,虽然多有斩获,但要想一口吃下这三十万袁军,却是十分困难。 后来,张郃想出一条计策,截断了袁军的水源。今年河北大旱,天气十分炎热,没有粮食还好对付,要是没有饮水的话,人畜都难以生存。 这条计策虽然阴损了一点,但却极其有效。只是麹义仿佛早有准备,并不见袁军营寨有任何sao动。原来,麹义扎营之初,就下令士卒在营中开挖了许多深坑,坑里蓄满清水。现在水源被汉军切断,这些深坑却解了袁军的危急。 后来,徐晃等人又想了许多办法,始终不能奏效。其实,这里已经聚集了第一、第二、第三军团的全部主力,除去前些日子在阻击颜良战斗中阵亡的将士,以及太史慈领去的一支人马,现在围住袁军的足有二十三万之众,如果实施强攻,完全可以轻松击溃麹义和他的三十万袁军。 但是这些袁军都是汉人,并不是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乌桓这些异族,而且这些士兵大多只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妻儿老小,一旦发动强大的攻势,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丧命于此。所以,刘欣、马芸都向徐晃强调过,无论如何都要尽量保全这些袁军士兵的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等人才克制住强攻的冲动,想要迫使袁军缴械投降。 直至昨天中午,袁军营中终于发生了sao乱,因为士兵们已经断粮三天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袁军士兵们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连刀枪都拿不动,哪里还能抵抗汉军的进攻。士兵们鼓躁起来,麹义连杀了数十人,终于还是弹压不住,满营皆反。麹义无奈,只得放任三十万袁军缴械投降。 一时间,袁军营寨外面,刀枪弓箭、衣甲旗帜堆积如山,缴械以后的袁军都排着队到汉军设立的粥棚去接受“赈济”。其实汉军有充足的粮草,但是这些袁军士兵已经饿了许多天,却不能让他们吃馒头、米饭,更不能吃荤腥,而只能让他们喝点稀饭,否则他们的胃就会受伤。于是,看起来便像是一场赈灾救济。 麹义非常有机谋,趁着大批袁军缴械投降的机会,他带着百余名亲信,悄悄躲藏在营寨的一角。麹义平时对士兵还是比较爱护的,经常与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