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 殿议 (第2/2页)
必须实行,然后将殿试结果,八百里加急送到我手中” 随之是新增礼部,没有大汉朝廷,礼部必然顺势而生,对这个问题,孙策早就蠢蠢欲动,奈何之前一直有朝廷尚在。 可那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近几年,由于占据了大半个沿海,再加上新修港口和海上贸易的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使节到来,之前一直都是打发给曹cao,不过现在,孙策已经有权利代表袁绍、曹cao、李世民、刘表等军阀和外国使团接触了。 这礼部令,自然就是由公绩斐然的孙邵来当任。 不过在礼部成建后,兵部、工部、学部、商部、户部、礼部,六部已成,再加上大理寺、廉政署、锦衣堂、经务院,大唐王朝的三省六部制,已经初具模样。 (作者话三省六部制中的这六部是由尚书省一省管辖,门下省和中书省另有职能,下文所写的内容是简化版,称帝之后还会有更符合孙策理念的制度出来。其实大家了解一点的,也大概能体会到,廉政署行使着一些吏部和中书省的职能,大理寺行使着刑部职能,锦衣堂行使着部分门下省的职能) 只是孙策不太喜欢拾人牙慧,真正说出来的并不是三省六部制。 “兵部、工部由锦衣堂下辖” “户部、学部由廉政署下辖” “礼部、商部由经务院下辖” “大理寺仍旧还是独立,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只要犯事,证据确凿,你们都可自行抓捕、裁决” 孙策称这个为《堂署院寺制》,其意义就是进一步确认贾诩、李儒、程昱所代表的权利,以及狄仁杰所处的超然地位。 孙策只能做到这,为了今天,从商部开始,他就一直在打伏笔,而这一切,直至今日,也不过才是刚为君主立宪制挖了第一锄头。 (作者话不是君主立宪制优越,而是我思考了半天,能在这个时候灌入一个成熟健全、先进合理、并能被顺利接受的制度的话,我只能想到这个) “以后我不在临淄,大小事务,你三人均可商量决断,程昱主内,贾诩主外,李儒断机” 殿内站满了人,大小官员足有两百人,孙策这一句话,无疑也就是为他们正名。 “渊儿你过来” 一挥手,候在正位边上,由孙权领着的一个孩童,好奇的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 稚嫩的声音环绕在房梁之上“父亲” “哎,渊儿,从今日起,这三人就是你的老师,还不见过老师?” 孙渊显然是经过良好教育的,听自家父亲这么说,赶忙伏倒在地“渊儿见过三位老师” 孙渊从几年前就被安排了不少老师,虽行弟子之礼,但孙策从来都让他叫之先生即可,叫老师,这还是头一遭。 孙渊年纪小,不明白就里,可殿内的所有人却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孙渊将是未来征东军的第一继承人,是所有殿下之人,整个青徐扬豫四州的小主人。 而贾诩、李儒、程昱则是整个征东军未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大公子请起,请起,下官等可当不得此” “呵呵,你们当得,当得,从今日起,一天十二个时辰,有八个时辰都是你们在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渊儿十六岁之前,就多多麻烦你们了” 孙策做这个决定,主要是为了让手下这一众人,心里有底。 殿议持续到现在,孙策接连颁布了不少规章制度,大部分都是因为大汉朝廷的存在,而不得施的政令。 …… “……那就这么定了,程咨、黄柄、韩综、全琮、向宠、董允、顾邵、陆逊八人,为青训营新晋人选” 孙策大笔一钩,笑容满面。 少年强则国强,人才最怕的就是青黄不接,在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中,蜀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断层。 “最后一个议题,孝直,把议题章程拿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