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_第106 章| 孟夫子抱憾离齐 老羊倌因羊施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 章| 孟夫子抱憾离齐 老羊倌因羊施教 (第8/12页)

再次看向稷门。

    显然,孟夫子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

    苏秦似已猜透,看往宋国方向:“若是不出在下所料,夫子此去,当是往投宋国!”

    孟夫子不可置信地看向苏秦:“苏子何以知轲欲赴宋地?”

    “揣情,摩意!”

    “既然苏子说破,”孟夫子承认,“轲就直说了。宋有地方五百里,宋王偃敢为天下先,只要推行仁政,也可王天下!”

    “若是宋偃不行仁政,”苏秦接道,“夫子可以赴梁!”

    “哦?”孟夫子看向他。

    “听闻夫子倡导天时地利人和之说,秦甚认同。魏居中国,交通天下,夫子可得地利;魏卒勇冠列国,魏王雄心不已,夫子可得人和。魏国逞兵革之利、武卒之勇,但连遭败绩,河西败于秦,马陵败于齐,魏王痛定思痛,或听仁义之教,夫子可得天时。”苏秦一连讲出三大利好。

    孟夫子眼中闪出亮光,思忖良久,拱手:“谢苏子吉言!”

    望着孟夫子一行车尘渐去渐远,匡章转对苏秦,言语感伤:“苏子有所不知,夫子是不想走啊!”

    “是的。”苏秦点头。

    “苏子,魏惠王真的能如你所言,行夫子的仁政?”匡章的目光不无疑惑。

    苏秦摇头。

    “可……”匡章急了,“方才你那么肯定?如果不成,这不是……害了夫子?”

    “将军有所不知,夫子一如苏秦,路不走绝,是不会回头的!”

    苏秦给他一个苦笑,“再说,多走一处,就会多一些见识。夫子在邹地待得太久了,他需要了解天下!”看向匡章,“哦,对了,在下有一事欲问将军。”

    “苏子请讲。”

    “将军是想碌碌无为一生呢,还是想做一番人生大业?”苏秦盯住他的眼睛。

    “这个不用说呀,”匡章摊开手,“人生在世,没有哪个男儿想无为一生!”

    “若是此说,将军可随我来!”

    苏秦带匡章回到府邸,安排他沐浴,更衣,引他来到一道香案前面,指着供在案上的两个锦盒:“将军,请行大礼!”

    匡章不知所以,恭恭敬敬地施以三拜九叩大礼。

    “请将军拆封!”

    匡章拆开锦盒,现出一卷竹简,没有翻看,转望苏秦,目光征询。

    “将军可以拆看了!”

    匡章拆开。

    天哪,为首一简,赫然写着《孙子兵法》。

    匡章倒吸一口气,看向苏秦。

    “将军可知是何人所写?”

    “军师!”

    “正是。”苏秦指点其中一卷,“这一册,是军师根据记忆抄录的孙武子兵法,”指向另一册,“这一册是军师自己的用兵体悟。从今日起,它们全部归属将军,望将军细细研读,不负军师所托!”

    “军师所托?”匡章眼睛睁大。

    苏秦另外摸出一片竹简:“这是军师留给将军的,也请将军收下!”

    匡章跪地,双手接过孙膑的亲笔竹简,上写一行小字:“匡章将军,请收下两卷兵书,体悟兵道,辅助苏子成就合纵大业,安定天下!膑人拜托。”

    “军师——”匡章连连叩首,泣下如雨。

    “章子,”待匡章哭过一阵,苏秦盯住他,“军师走了,田忌将军也不会再回来了,齐国三军不能没有统帅,将军责无旁贷呀!”

    “苏子,”匡章朝苏秦叩首,“军师既将兵书授章,章就是军师弟子。苏子乃军师同门师兄,亦为章之师尊。师尊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匡章欲行拜师大礼,被苏秦扯住。

    “章子不可!”苏秦按他坐下,盯住他笑道,“还是叫我苏子吧,你比我还年长呢!再说,我从未当过师父,一听这称谓,不自在呀!”

    “好吧,苏子,”匡章也笑起来,继而敛神,一脸严肃地凝视苏秦,“苏子,章在此承诺,自今日始,谨遵师嘱,研读兵书,助苏子成就合纵大业。苏子但有驱使,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谢章子大义!”苏秦拱手。

    得知孟夫子走了,田文不敢怠慢,入宫禀报。

    “唉,”宣王轻叹一声,“这个夫子让人头大,走了也好!”

    “好倒是好,”田文应道,“只有一点,就是夫子之事在稷下闹得太大了,多少学子都在看着这事儿。夫子走人倒是爽快,但对王上今后取贤怕就——”顿住话头。

    “嗯,”宣王捋须,“你说得是!”沉思有顷,抬头看向田文,“爱卿有何良策?”

    “臣之意,王上最好派个近臣追寻一程,诚意挽留。若是夫子回来,皆大欢喜;若是夫子仍然要走,就怨不得大王了。”

    “甚好!”宣王朝他竖起拇指,“依爱卿之见,使何人为好?”

    “太史尹士。”

    尹士二十来岁,血气方刚,且刚袭其世爵,任太史。宣王明白其意,遂传旨尹士,使他追回孟夫子。

    尹士将行,田文吩咐他如此这般。尹士会意,旗帜招摇,不急不慌,逢人就高调打问孟轲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