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 章|见契机齐王谋燕 布仁义孟轲克蓟 (第12/12页)
,立自己的嫡子为太子。由此可知,贼人姬之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善之人,贼国乱臣!他的贤是装出来的!燕军将士们,蓟水是如何变红的,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吗?蓟城上空是如何腥臭的,难道你们没有嗅到吗?昏君姬哙、贼人姬之口口声声效法尧舜,尧帝是这样的吗?舜帝是这样的吗?还有大禹,他是这样的吗?” 孟子声若滚雷,字字诛心。 “燕军将士们,”孟轲回首,指向身后的齐军,“得人心者得天下。子之贼国,不得人心。齐王受天子诏命,使匡章将军兴师伐逆,一路走来,秋毫无犯,未入一城,未杀一人,未刺一枪,未放一矢。这且不说,匡章将军还颁布三斩军令,抢燕人财产者斩,乱燕人妻女者斩,闯燕人私舍者斩。这是什么?这是仁义之师!所有这些,燕国百姓看到了,燕国百姓感动了。近些日来,各地燕人杀猪宰羊,从四面八方朝齐人的营帐里送啊!” 姬韦猛地反应过来,大喝一声:“儒生孟轲,休在此地妄言惑众!若敢再说,休怪本将利矢无情!” 话音落处,姬韦拿过弓,搭上矢,缓缓瞄向孟轲。 “哈哈哈哈,”孟轲爆出一声长笑,“姬将军,你就射吧!”拍拍胸脯,“朝这儿射!” 姬韦的手抖了。 站在他面前的是两手空空的天下大儒孟轲啊! 然而,身为姬之亲侄,身为姬之麾下爱将,姬之已将整个蓟城的防御大权全部交给他了,姬韦无可选择。 姬韦闭上眼,拉起弓,心头默祷:“老夫子,只此一矢,中与不中,看天意!” 姬韦将弓拉作满月。 就在姬韦松手放箭的刹那,嗖的一声,一只枪头从旁伸来,精准地挑在弓上。那矢朝天飞射,远远地落在孟轲身后一百多步处。 众目视之,是其副将仓吾。 “将军!”仓吾扎枪入地,单膝跪下。 “将军!”所有将士扎枪入地,单膝跪下。 “唉!”姬韦长叹一声,缓缓蹲下,双手捂在脸上。 仓吾看得真切,朝众将士厉声喝道:“还愣什么?打开城门,列队恭迎孟老夫子并仁义之师入城!” 哐当一声,城门大开了。 哐嗵一声,吊桥放下了。 驾车的万章揉眼了。 轻车上的孟子落泪了。 当孟老夫子带着行伍整齐的齐国“仁义”之师昂首阔步走在蓟城的大街上时,蓟人奔走相告,热泪盈眶,扶老携幼,夹道欢迎。 与前些日街坊邻居各为其主、互攻互杀之时相比,蓟城的民心逆转。 数以万计的蓟人随着齐卒走向王宫,将宫城围个水泄不通。 男女老少对着宫墙放开喉咙,呼子唤夫,叫叔喊大,三千宫卫于顷刻间崩溃,不知是谁打开了宫门。 三千宫卫无一抗拒,各自弃枪,奔向自己的家人,边跑边脱身上戎装,扔在地上。 与此同时,宫墙深处,来自四面八方的所有声响皆被雄浑、刚猛的钟石管弦之乐淹没;六十四名披头散发的女子身无一丝,甩头扭臀,劲跳巴舞;两名宫妃身无一丝,风情万种地偎依在姬之、鹿毛寿衣襟半敞的怀里。 当值宫人不顾一切地冲进来,见此场景,也不顾及了,结结巴巴地禀报外面发生的事。正与鹿毛寿赏至兴处的子之哪里肯信,伸手就是几记耳光子。 鹿毛寿连声叫停。 舞乐停下,宫中静寂,嘈杂之声于瞬间传进来。 子之、鹿毛寿终于明白,一切皆是真的。 子之抽出剑,快步冲出。 “王……王上……”鹿毛寿紧步赶上,话也说不圄囵了。 “快去,处置太上!”子之下令。 鹿毛寿急带两个宫人赶到子哙的宫院,将听到混乱而不知所措的子哙一剑封喉。 杀死子哙,鹿毛寿迅即换了宫人服饰,冲后花园急奔而去。 子之本欲寻找他的卫士,不想却迎头撞向列队入宫的齐师。 走在齐师行伍之首的是孟子,一手握弓,一手拿着余下的那支利矢。 子之站住了。 “贼国逆臣,”孟子义正辞严,“扔下你的剑,伏首就擒吧!” 子之终于晓得,他败给的竟然是这个腐儒。 子之二目放出凶光。 子之晃晃宝剑,扎下架式。 倏地,子之猫腰仗剑,朝孟子疾冲过来,快如魅影。 孟子冷笑一声,弯腰搭箭。 就在子之冲近,腾空扑来时,孟子放弦,王矢正贯其心,穿背骨而出。壮硕躯体的扑力被强弓劲矢的冲力消去近半,子之就如一条灌满沙子的麻袋,重重地摔落在距离孟子仅只三步的石板地上,口鼻震出污血。 此后半个时辰,在宫人的举报下,鹿毛寿被其政敌从阉人堆里揪出来,在齐卒监视下,腰斩于闹市。 子哙的遗体被齐人寻到,孟子吩咐葬以王礼。因无子嗣在侧,亦无公子可立,孟子不能给他谥号,只好称他燕王哙。 是夜,匡章亲笔具表,向齐王报捷克蓟过程,详奏了这个由孟子主导的以仁义为器的战争奇迹是如何诞生的。 孟轲由此名噪齐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