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1/7页)
下面的第二军诸多将领自然是出声附和,更多人则是一脸兴奋的期待着,期待着这一场战事给他们的肩章上在添加一上一颗金星。 陈敬云已经放出话来,此战中他已经把上将的军衔给众位将领准备好了!就等着各位立功来拿这军衔了,上将的军衔拿出来了,那么中将的军衔就更多了,每一次大规模战事中,都是陈敬云给手下将领大肆晋升的时候,而可以预料的,这一场战事中,国民军会多出不少的上将,中将,同时一大批有能力的校官也会晋升为少将,进入国民军将官序列中。 之前陈敬云的军衔是上将,为了避免和手下有着相同的军衔,更为了能够和唐继尧和陆荣廷分出差距了,陈敬云又是毫无廉耻之心的宣布在上将之设立元帅,并且将这个军衔颁发给了自己。 如此一来,陈敬云的职位乃是大元帅,而军衔则是元帅。这很多人把对陈敬云的称呼改为了元帅,之前的司令二字除了自持陈敬云嫡系,较为亲近的将领外在私下场合偶尔说说外,公开场合上已经无人用了。 陈敬云自己给自己升为元帅,为的就是给手下让出上将这个级别的军衔来,不然他一天是上将,下面的那些将军们就一天都别上也晋升上将。而陈敬云如此举动,摆明了就是说,位置已经给你们腾出来了,谁能头一个当上上将,就看你们自个的造化了。 眼中能够盯着上将位置的不外乎国民军内的众位中将,尤其是四大军长以及三部总长等少数几个人而已,而更多的少将则是盯着中将的为止,那些校官,尤其是一些久居上校的资深校官们已经是等不及要把自己的肩章换成将官特有的肩章了。 马成在指挥部说的时候,实际上第二军下属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在海军和炮兵部队发出炮击后,第九师下属一团已经在海军的掩护下,登船准备渡江,紧随他们后头的是大批的工兵部队,工兵们需要用准备了多时的各种材料快速架设浮桥,架设浮桥后才能够接应大部队渡江,毕竟要渡江的除了五六万人外,还有大批的武器辎重,不可能全部用船运输过去,而且除了部队自身外,后方还有后勤部组织的大批民夫,这些民夫同样会跟在部队后头,为前线的国民军战斗部队运输后勤补给。 统帅部提出渡江计划的时候,甚至是提出直接在长江上建一条永久大桥,但是由于工程浩大,技术难度太大而放弃,只能是选用加固加大的浮桥用来后勤补给的运输。 第九师的一个团两千余人乘坐小木船等小型木制无武装船只在海军的掩护下很快抵达对岸,虽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北洋军第三师**旅的抵抗力度并不大,显然他们也是知道在岸边和有着舰炮支援的国民军对打对他们是很不利的,所以防守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江边,而是长江以北的城镇里。 第九师的第92团建立了滩头了,开始掩护工兵部队架设浮桥! 国民军筹备多月的渡江作战计划终于在这个时刻开始了,等浮桥架设完毕的那一刻,就是国民军主力挥军北上之时!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主攻方向 北洋军第三师**旅的旅部并没有部署在太靠近在江边,而是部署在芜湖以北十里之外雍南。以雍南为依托,在长江北岸构筑了前沿防线,这个距离虽然还在那些大口径舰炮的射程之内,然后距离过远,加上国民军也没有准确指示目标的能力,所以相对来说部署在雍南的**旅旅部还是可以避免国民军的远程炮火打击的。 然后**旅旅部以及主力部队虽然是在雍南内,但是**旅的少数部队还是分散在几个地方,用来监视对面的芜湖国民军,防止国民军的部队发动渡江进行偷袭。而所配属的炮兵营也是部署在略微靠近的几座小山头上,但是**旅旅长王承斌没有想到,部署的炮兵营阵地竟然被国民军提前从空中侦查得知,仅仅是一轮炮击就让炮兵营损失小半,迫使炮兵营进行了紧急转移。 “前面到底情况如何了?国民军有多少人渡江?”王承斌皱着眉头问着。 身边的一个副官道:“前方情况不太清楚,不过看国民军在江面上已经云集十余艘军舰来看,怕是规模不小啊!少说也是一师以上的规模渡江!” “是一个师还是两个师,还是说有更多的国民军要渡江?”王承斌似乎是自问着,似乎也是问向身边的几个军官,可是不管是他自己还是那些下属们都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王承斌之所以执着于要弄清楚到底有多少国民军渡江,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打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