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节 (第2/7页)
更满。 对于空军和海航来说,现在飞机的轰炸任务都不算太成熟,空军虽然执行了多次的轰炸任务,但是受限于投弹量以及航程等因素,实际上除了少数特定战例外,空军的轰炸部队对于整个国内统一战争而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远不如侦察机部队那么重要,可以说国民军的空军侦察机部队为国民军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对国内统一战争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相对比之下,轰炸机部队不太受重视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轰炸机的研发和生产比战斗机更贵,受限于一战期间的各种材料价格上涨,b3轰炸机的出厂单价已经超过七千元,这还是在蚌埠飞机厂没有加收多少利润的情况下,价格比d5a战斗机贵了一倍。 昂贵的费用加上有限的作战效能,就是的空军内部对新式的轰炸机研发没有太大的决心,反正对于空军而言现在的b3轰炸机也已经是足以满足空军的需求了,至于陈敬云对空军要求设计的俯冲轰炸机,空军在对一架d5a战斗机进行改装并载弹进行了俯冲投弹试验后,那架d5a轰炸机在俯冲后的拉升过程中当场解体,导致一名空军的试飞员牺牲,空军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的飞机结构强度不足以支撑俯冲投弹的需求。而当陈敬云又提出了试制金属飞机,甚至告诉他们用铝来制造飞机的时候,空军部门这才开始对金属飞机进行先期研究,而这个前期研究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建一个铝厂,毕竟要有了铝之后才能造金属飞机,不过现在连铝厂都还在前期筹备中,要等造出合格的金属飞机来,已经不是说一两年时间就可以达到的了。 俯冲轰炸机不行,水平轰炸机效率一般,加上现在的b3轰炸机改进后也能凑合着用,所以空军方面也就是把主要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新式战斗机和侦察机的研发上面去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收复外蒙 时间进入到1915年后,德国有感于在西线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和进展,反而伤亡惨重,不得已之下德军改变了去年的战略,准备在西线进行战略防守,而抽调主力部队前往东线,准备和奥匈一起先把俄国打垮了。 当德军把战略重点投到了东线后,俄军的压力瞬间爆升,连续从国内腹地以及远东地区抽调大量兵力奔赴欧洲战场。 在这种背景下,筹划已久的镇压外蒙叛乱的行动也是正式开展了起来! 南京参谋部。 “黄安源少将的第一骑兵师这数月来已经肃清了大约五千余人的叛军,目前已经进驻到库伦,吴俊升中将的第二骑兵师也已经肃清了东面的近万叛军,目前在库伦以东三百里外,正在急速赶往库伦中。”郭恒思向着陈敬云汇报着外蒙叛乱的事务。 陈敬云听罢点了点头:“这几个月来辛苦他们了!” 陈敬云的这一句辛苦可不是客气话,而是事实。实际上在去年青岛战役前后国民军的两个骑兵师就已经相继往外蒙古进军,也许是当时俄军在欧洲战局并没有太过吃力所以在外蒙古问题上依旧强硬,虽然没有直接派出军队来,但是却给外蒙古的叛军送去了大量的军械,并训练叛军对抗国民军。如此一来国民军的两个骑兵师进军库伦的过程中除了后勤问题麻烦无比外,还受到了蒙古叛军的多次阻击,加上蒙古的广阔平原里国民军的主力步兵部队也是不好机动,只能依靠那两个骑兵师独自作战,和叛军前后交战了数次互有胜败。而当时国民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平定西南叛乱上,所以外蒙方向的进展一直都不大。等国民军在西南奠定胜局可以抽调部分兵力前往外蒙古的时候,外蒙古已经是暴雪连天,在冬季严寒的情况下不但步兵师自身的机动和补给极为困难,甚至连保障前线的两个骑兵师的后勤都力有不逮。 如此情况下,国民军也就是暂缓了外蒙攻势,准备让前线的两个骑兵师先休整一段时间,等严寒大雪天气先过去了再说。 又是缓了一个月后,直隶蒙古战区的第一军军长李继民上将增派了一个步兵师直接进入外蒙古除了保障前线第一骑兵师的补给线外还以碾压的态势直奔库伦,东北战区的徐镜清中将也是抽调了马龙潭的第五十七师从东北方向进入外蒙古东部。也就是原来的第二十五混成旅,1915年的陆军整编方案中,把所有的混成旅一律改称步兵师,具体师番号从33排起,比如第25混成旅 32后其番号就变为‘中国陆军第五十七步兵师’。 空军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