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节 (第5/6页)
管炮,要么是海军的超长身管的50倍炮,加上陆军现在正在大规模的仿制生产m1897炮,所以略微改动后就把这门火炮给搬到了t5式坦克上去了。 中国的装甲力量为了追赶欧洲列强的装甲发展速度投入了重资,而相对的岛国曰`本陆军也是同样看到了装甲部队的前景,不过曰`本现在的精力依旧还在海军上头,对于陆军的发展这几年一直有所忽视,现在对于坦克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曰`本还处于前期研究当中,并没有正式列装坦克,不过他们的坦克没出来,但是他们的反坦克炮却是出来的很早,47毫米的长身管反坦克炮已经开始列装了驻关东州以及朝鲜的部队,这一点连中国的步兵师都没能做到这么迅速。 相对于坦克的发展,实际上一战当中飞机的发展更为迅速,1914年的时候欧洲上空加起来也没几百架的飞机,然而到了1918年的今天,那些击落了数十架的王牌飞行员都已经涌现了不少,而战争到底双方都装备了大量的飞机,以战斗机的发展为例子,各国的战斗机这几年都是快速更新换代着,比如德国的战斗机从刚开始的福克e一百二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发展到了现在,其最新式的福克d4式战斗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两百公里。 实际上这已经比中国空军大规模服役中的f1式战斗机更先进了,要知道中国空军和海军大规模列装的f1战斗机最高速度也不过是170公里左右而已。 作为世界上首个建立空军并让飞机大规模投入战争的国家,中国的飞机发展和坦克的发展有着同样的尴尬,那就是国内和平时期的军费根本就不足以支持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当欧洲战场中新式装备不断刷新着各种记录的时候,中[***]方的装备却是无法做到快速更新换代。 而原因除了装备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外,也和中国的军费限制有关。要知道中国空军和海军的f1战斗机在1916年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列装部队,实际上到了1917年下半年的时候才完成对d5a战斗的全面换装工作,为此中国空军和海航部队付出的各种费用是以千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尽管面临着刚装备一年后就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战机的尴尬局面,但是中国空军短时间内依旧没有打算大规模换装新一代战机的想法,因为f1战斗机就算再落后,那也比曰`本和俄罗斯空军的飞机强,而且f1战斗机的服役年限就算再短,至少也可以用上五六年的,再加上欧洲那边飞机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硬要步步紧跟的话根本就是不划算,所以空军那边和海航已经达成了协议,那就是联合出资对新一代飞机的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但是只研究不装备,或者是装备少量用于实验,等欧洲那边的飞机发展稳定下来后,然后空军和海航部队再一次姓的全面换装新式飞机。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尴尬而无奈的现状! 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军第二期发展计划 时间进入1918年后,世界局势持续动荡,欧洲的战争继续持续着,德国和奥匈两国虽然成功的击垮了俄国并逼迫苏联签订了苏德停战条约,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战争资源使得德国能够汇集更多的兵力和资源到西线上。 但是德国人结束了西线战争之时,美国也是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动员,并且陆续向欧洲派遣了大量的兵力。而来自美国的参战给协约国带来的优势不仅仅是大量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来之于美国全方位的战争物资的支援。 如此一来,德国从东线上腾出来而投入到西线的兵力优势就也迅速抵消,欧洲西线再一次陷入了战略僵持阶段,并相继发展出了大量的新技术装备,其中不但有陆军的坦克也有着空军的飞机,连海军的装备也在这几年内有着大量的革新。 1916年,德国公海舰队和英国本土舰队进行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列舰之间的决战,此役中多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战沉,而这样的一场规模庞大的海战注定是要给海军带来一场技术革命的。 曰德兰海战让各国海军认识到,他们的战舰火力还不够强,装甲还不够厚,战舰还不够大,巨舰大炮主义在曰德兰海战后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在曰德兰海战后,各国迅速更改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主炮口径更大,装甲更厚的战列舰被设计出来并迅速在船台上开始建造。 英法德三国之间的海军竞争暂时不说,单论太平洋上的曰美的海军竞争就是在曰德兰海战后达到了更大的规模。 这里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状,那就是美国和曰`本都是作为了协约国的一员并参与到对德作战中,曰`本派遣了海军在地中海护航,而美国更是直接派兵登陆法国作战。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敌对并没有减少,两国海军的竞争甚至是越演越烈。 曰德兰海战后,曰`本迅速修改了他们的最新式战舰,也就是长门级战列舰,其首舰长门号于1917年下半年动工,二号舰也是紧接着动工。并以曰德兰海战的经验曰`本海军认为战列巡洋舰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要求增加拨款建造两艘战列巡洋舰,并准备以长门级战列舰为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