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4页)
微感动,似乎下了什么决心一般,“父亲,儿有话想跟您说。”明显是暗示桓温,要避开南康公主。 桓温见桓歆已经不再为方才的事情生气,心中也松了口气,自然是应允,和桓歆一同离开。两人父子情深的样子,直把南康公主气得把手边的几案拍得啪啪作响。 回到桓温书房,桓歆一撂衣角跪在桓温面前:“父亲,方才是儿错怪了您,在此向您赔罪!” 桓温赶忙扶起他,“阿式,你我父子,何须如此!” “都是儿的错,有件事瞒了父亲十几年,才叫父亲有所疑虑。”桓歆道,“父亲可是一直对儿不肯娶妻纳妾一事深感困惑?” 桓温点头,“确是如此。” “事到如今,对父亲坦诚,还望父亲勿怪。”桓歆再次郑重地对桓温深深作了个揖,“儿一直不愿成婚,是因幼时因缘际会,练了一种玄道功法,功成之前,不能破童身。这功法的威力,父亲也曾见过,一旦功破,其反噬却会让儿全身筋脉尽断。儿恐怕有女子近身出个万一,这才一直以各种缘由拒绝婚事。” 桓温一想,三儿确实从开始习武时,就无论是力气速度还是对战能力都远超同龄人,到后来,甚至十几名精兵都打不过他一人。“这功法怎会有如此奇异的弊端?”他满脸震惊地道。 “父亲若是不信,可找医者来为儿把脉。”桓歆停了片刻,脸上有些难为情,“儿到如今,也依旧是童身。”如此,自然是为了彻底打消桓温对他和桓姚的怀疑。对他来说,要模拟未破纯阳之身时的脉象,并不难。甚至,他还留了许多后手,安排了今晚证明他未曾去过和芳院的可信人证。 桓温闻言,也有些尴尬,缓了一会儿才道,“为父怎会不信你。此事你该早些告诉为父和你阿母,也免得外面传出流言,让你一直被人非议。” 桓歆二十多岁,一直不娶妻纳妾甚至不近女色,外头都盛传他不举或是好男风。 “最初是怕你们担心,不让我继续练这功法。后来年纪渐长,对于此事便有些难以启齿了。功法有这等限制,实在唯恐被人耻笑。” 桓温这下总算是放了一颗心,原来如此,那他和七女的谣传也完全是子虚乌有了,这些好事者,真是一天也不消停!转念又想到一事,担忧道,“那何时才能功成?你这都二十三四了……” 桓歆道:“恐还有些年头,如今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功法不能停。父亲放心,等到儿功成那一日,定会派人给父亲传信的。” 对此,桓温颇为无奈地叹了口气。 随后,又转了话题,道:“你母亲年纪也大了,行事越发不着调。为父已经想好了,再过段日子待时机成熟,就让她闭门修养,让你阿母过来襄理府务。” 这算是他对今晚闹的这出事给三儿的交待。不愿父子间留下耿介,自然是选择牺牲早就不满多时的嫡妻了。 “阿父,不必如此。阿母她不在意这些,您这些年对儿的倚重便足让她欣慰了。”桓歆颇为体贴地道:“如今您才入朝,不必因此凭白招人口舌。往后,等您更上一层时,再要给阿母些褒奖也不迟。” 心中想的却是,他要带走桓姚,让习氏到建康,也算是送了把柄到父亲手中,到时候毕竟会有所掣肘。习氏是他亲生母亲,他还是无法置她生死于不顾的。 桓温听他如此说法,全是真心实意,也就暂时作罢了:“如此,便先记着。” 天亮了,桓府这件事在府里起了一番波澜,倒也没传出去。倒是会稽王府昨天出了个大新闻,在建康城传得颇为热闹。 第86章 休妻 年过不惑的会稽王,如今正闹着要废黜王妃。 会稽王妃王简姬在一个多月前,从未想到过这一日。即使她对司马昱的子嗣下了手,事情被揭露出来,司马昱也只是把她禁足在了璇玑院。司马昱毕竟是个念旧之人,两人少年夫妻,二三十年的感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要不然,她也不可能至今还住在主院。 虽然她管理府务主持中馈的权力已经被移交给了侧妃徐氏,但王府各处都有她的人手,徐氏短时间内是清理不掉的。况且,徐氏一向以温柔善良为司马昱所称赞,才接手府务,是不敢有太显眼的动作的。她原还筹划着,过些日子,等司马昱气消了,自己“病况垂危”一次,诚心悔过,再在病中和司马昱追忆年少时的情分,说不得前头的事情就能渐渐抹过了。 哪知,三天前,司马昱一回府就来璇玑院找到她,提出要和离。她自然是死活不肯,但司马昱却是一反常态的铁石心肠。如此,让她这个高门世家的贵女,也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用上了以往最不屑的示弱手段。 “殿下,你我夫妻二三十载,我从垂髫女郎嫁与你,如今已是白发糟糠。韶华不再,若被遣回家中,当如何见容于父兄?”王氏泪流满面,无比悲戚地道,“以往做错的事,我只深恨时光不可回溯,无法弥补。如今我一心向道,只求悔过,绝不会跟徐meimei争权,不求别的,只求个养老安身之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