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2/4页)

。他是长庆帝亲弟,比忠顺亲王得用,本就是为了长庆帝才亲自出马,如何能让这些人插手弄走即将充入国库的银子?长庆帝也由他,并不理会二妃娘家的动作。

    贾敏赴宴之际,得听甄家抄家的信儿,暗暗吃惊。

    因这件事的发生,便是赴宴的诸诰命千金们也都无心宴乐,当即各自回家。

    见林如海尚未归家,贾敏便是想问个仔细也不得。独黛玉比她更明白朝中诸事,亦知甄家曾经做过的恶事,安慰贾敏道:“mama不必担忧,圣人英明神武,绝不会冤枉他人,既下此旨,必定是甄家做了极多恶事。”

    贾敏心里隐隐有一种不祥之兆,叹道:“世事无常,当真如此。”

    甄贾两家交好百年,情分极厚,难说不会受到牵连。随后,贾敏又暗暗庆幸此事非林如海所管,不然贾家势必为甄家求情,甄家也要上门来罗唣。虽然她担忧娘家,可却明白那两家的为人处世,生怕他们把林如海牵扯进去。

    长庆帝知人善任,同时也体恤下臣,他知晓林如海岳家和甄家亲厚,所以此事并未交给他,也是免得那些人找上林家的意思。

    长庆帝觉得,即使他知道林如海绝不会以公谋私,可是毕竟惹人烦闷不是?

    林如海如何不明白?自是感激不已。

    虽然世上并不是事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往往作恶者依然风光无限,可是他仍然觉得人生在世,有因有果,所以有些事他会插手,譬如苏黎甄士隐郭拂仙等,有些事却不愿提醒,譬如甄家,以及将来甄家事败,贾家藏匿其财。林家和贾家的恩怨是在上辈子了结了,可他始终记着黛玉在贾家所受的欺辱,所以不会提醒贾家千万别收甄家之财。

    依贾家贪心不足的性子,就算他提醒了,他们会不收么?

    不会。

    贾家一直都很缺钱使,前儿他还在自己家当铺里见到贾家典当的金银铜锡大家伙,还有几个点翠嵌宝石镶珍珠的金项圈、金步摇等物,不过是他们没有供应元春在宫里的使费,不用任由太监需索无度,加上又没有建造省亲别墅,所以才支撑到如今罢了。

    当然,上辈子建造省亲别墅的银子都是自己留给黛玉的,他们家并没有花自己的。

    贾家到了捉襟见肘的窘境,甚至连贾母生日的银子以及中秋的使费都凑不出来,还是偷当了贾母之物方得的,明年又是贾母的八旬之寿,为了阖府的体面,势必要大办,急需一笔财物来支撑以后的日用排场,所以当甄家婆子慌里慌张运来三四十箱东西时,王夫人二话不说,当即就收了下来,竟是先收其财,而非先担忧其罪。

    在王夫人心里,他们这几家都是权势滔天,如今王子腾已是九省检点,位高权重,又有史家在军中的威望,薛家的财富,皆是仕宦名家,哪怕有人告他们谋反都不怕。再不济,还有圣人的心腹林如海呢,是贾家嫡亲的女婿。

    因而,王夫人认为甄家出事只是一时的,绝对会因太上皇的宽厚而无罪。至于日后甄家无罪时,自家是否要归还财物,王夫人并不担心,因为甄家还收着他们家五万两银子。

    又因贾母年纪大了,恐受惊吓,王夫人吩咐下人不许惊动了她,又命李纨探春等人在贾母跟前凑趣时,瞒着甄家抄家的消息。李纨和探春自是明白,亦惟命是从,府里许多事情都瞒着贾母不叫贾母知道,就是怕贾母年老费心。

    探春忧心忡忡地道:“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李纨对此向来不甚关心,淡淡地道:“太太都不担心,meimei担心什么?”

    如何能不担心?探春之机敏非常人所及,眼看着自家日益寥落,她忧心不已,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建功立业,担起祖宗基业。别人只道甄家抄家波及不到自家,可她却明白,自家和甄家有着牵扯不断的瓜葛,说不定明儿也落得跟甄家似的。

    这些想法一直在探春心里,令她一颗心如油煎似的,却不能说给别人听,不然,定会斥自己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

    别人想着富贵,唯探春看到危机。

    自己的大哥哥早逝,大jiejie远嫁,唯有贾琏最是出众,偏生大房又和自己一房起了嫌隙,竟阖府离京,数年不回,除了每年的三节两寿,竟无丝毫音信。两房交恶,是乱家的根本,若能亲密友爱,共度难关,该有多好?想必就是国公爷也乐意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