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3/4页)
探春神情低落地道:“府里越发不如从前了。” 李纨笑道:“你竟也痴了,大老爷一家不在府里,二丫头又出阁了,现今四丫头守孝,不大爱出门,人少了,你自然觉得不如从前了。”李纨没有觉察出什么不妥来,她和贾兰从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的一样,没有丝毫改变,每月不过就是二十两银子,年年又有一点年例,多了没有,少了也不会短了他们母子的。 探春叹了一口气,道:“是呢,我好些日子没见四meimei了。” 说到这里,探春突然想起一事,正欲言语,忽见针线房送了衣裳过来,一共四套,均是花红柳绿,忙扭头问李纨道:“过几日是老太太的寿辰,接着是中秋,给四meimei做的衣裳大嫂子可吩咐针线房留心用素色了?从前我们都是一样的钗环袄裙,如今她身上有热孝,针线房可别像往日一样做了送去,岂不是我的罪过了?” 李纨脸上立时变色,半日方道:“我这几日照顾兰儿,并未吩咐,只道meimei已经说过了。” 说毕,姑嫂二人忙问送衣裳的丫头。 那丫头也是一愣,随即嗫嚅道:“和往常一样,四姑娘的衣服和三姑娘都是一样的,并不曾听到吩咐。” 也就是说,并没有给惜春做素色衣服。 闻言,探春登时气极,道:“平素你们做事倒是伶俐得很,怎么该伶俐的时候却又不伶俐了?快回针线房瞧瞧,给四meimei的衣服送去了不曾,若是没有,就赶紧收起来,另外拿素色的料子再给四meimei连夜赶制几套出来!” 小丫头听了,慌慌张张地回去,须臾后回转,道:“已经送去了。”惜春和探春一直都是住在李纨后面的三间抱厦厅,近得很,送东西时自然都是一起。 李纨和探春只得亲自去惜春房里,见入画站在廊下喂鸟,忙悄声询问。 见到针线房送来的锦衣华服,不仅惜春恼了,入画也觉生气,就算她们不是这府里的人,可是在这府里多年,总也得尊敬惜春罢?谁知竟不丝毫没放在心里。幸亏前儿黛玉想着换季了,特特打发人送了几匹素色无华的料子给她们做衣裳。 不管心里如何不喜,入画面上却是笑意盈盈,道:“我们姑娘才念了一日经,此时已经歇下了,又不是奶奶和姑娘的罪过,奶奶和姑娘不必向姑娘赔不是,我们姑娘穿着孝服呢,不用新衣服,今儿做的衣裳姑娘都赏给外面丫头穿了。” 李纨和探春皆知惜春的孤僻的性子,听入画如此言语,知晓她恼了,偏生是府里想得不周,她们又不能说是惜春的不是,只得怏怏回转。 入画送她们出去回房,见惜春正在窗下作画,便将此事回禀。 惜春神色淡淡,不作回应。 入画叹了一口气,仔细打理送给黛玉的回礼,只盼着林家姑太太念着大太太的托付,等到惜春出了孝,给她寻一个好终身,远远离了这里。 不提黛玉收到回礼是何态度,且说这甄家之事令满朝文武争相举证,一日之间便得了不下百余罪名,另有孝敬亲王独立公堂,令百姓前来伸冤,竟有不少,每逢诉说冤屈,围观之百姓无不痛骂甄家作孽。 一时之间,对甄家民怨四起,闻得圣人严办,又高呼圣明。 这件事足足费了三个月才尘埃落定,彼时雪花已落,所有家眷皆已押解进京,甄家所有罪名尽皆定下。 因甄应嘉并族中作恶之男丁悉数问斩,女眷或是流放,或是充入官府为奴,家人尽皆变卖,整个京城为了此事都风声鹤唳,太上皇得知后心有不忍,长庆帝立刻将罪证送到他跟前,又把抄家所得的清单请他御览。 待得看到清单上抄出白银四百余万两,黄金二十余万两,又有价值千万之巨的古玩字画房舍地亩等等,太上皇登时骇然不已,吃惊道:“竟有这么多?” 长庆帝答道:“不仅如此,其家丁处亦抄没金银财物百万之巨,另有甄家老夫人的梯己没收后发还一万两和一处十三间的宅子,以作养老之资,其家中守节之寡妇亦发回了一些财物,这些都不在抄家的清单上。”他本来想着,甄家老夫人年老,又和宫里有瓜葛,不没收她的梯己,以示皇恩,后来听孝敬亲王说老夫人的梯己不下百万,就是那个寡妇奶奶也有十万之巨,他便知其中有许多民脂民膏,立时没收了。 太上皇想起自己退位后留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