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第1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节 (第3/4页)

。今日听小厮说的话母亲也该放心了,荣国府虽出事,到底没有殃及性命,且先歇歇,明儿还有好些事情要料理呢。”

    贾敏听她一说,方觉浑身酸痛,遂去歇息,黛玉亦收拾东西,去了牟尼院一趟。

    牟尼院早得了消息,难免就对惜春生出一分怠慢之心,不曾想,尚未行动,便见黛玉亲至,思及林家之势,她们倒不敢再有这份心思了。

    黛玉来看惜春,便是向众人表明惜春尚有林家庇佑。

    黛玉在惜春所居的禅房中细细说明,末了道:“meimei别怕,你且在这里住下,我不来看meimei时,也会托妙玉jiejie来,不会有人打扰了meimei。”

    惜春神色淡淡,除了在黛玉提起贾母时流露出一丝关切,对于宁国府发生的事情她一概无动于衷,煞是冷漠绝情,道:“从前我就没当自己是宁国府的人,我清清白白的人,哪里能让他们带累了?如今他们得了报应,正是佛祖说的因果循环,我也没有二话。jiejie放心,我在这里好着呢,便是长住下去不离庵堂我也愿意。”

    此时此刻,惜春方明白当初贾敏让自己住到庵堂的用意,想必那时他们家就知道宁国府不好了,怕自己被牵连入罪,故有此等主意。

    惜春心里满是感激,随即又生出一分忧虑,她因林家而逃过一难,府里剩下的其他人是否会憎恨林家?没有人比她更明白府里那些人的心思了,他们若是知晓自己平安无事,定会觉得如果林家提前跟他们说一声,或者帮他们一把,他们也能逃过这一劫。

    惜春此番心思果然成真,不仅湘云,连探春也对林家生出一分不满,且是后话不提。

    这一日,林家不平静,外面亦纷扰,京城中的气氛十分压抑,许多百姓大气都不敢喘。

    却说小厮到晚间没打探到什么要紧消息,今日抄了好些人家,其家私登记造册不是一时之间能完成的,故接连几个月朝廷分外忙碌,闻得林如海之病好了八、九分,长庆帝急召进宫议事。林如海仍管着吏部,这一回许多官员获罪,自然要他亲自考评其他官员,取代空缺的职位。一时之间,所有官员都不得清闲,因西宁王爷尚未押解进京,最终定罪的旨意没下来,小厮一直一无所得,只在外面游荡,继续打听。

    和别人家的胆战心惊不同,林家接到了许多帖子,门庭热闹,人流如潮。无他,现在空缺的职位都要经由林如海考评方能填补,大多都是一二三品,让人如何不为之心动?故此都往林家拜见。既登门拜见,便有许多拜礼,一件比一件贵重。

    因先料理西宁王府,关于宁荣国府的旨意迟迟未下,贾母等人仍被拘于荣国府中,贾敏担忧贾母,无心cao持,黛玉做主命人一一登记造册,换了银钱,然后以林如海的名义买下许多军营所需之物,打发人送到兵部,指明给京营的将士。

    黛玉心思细致,她送的这些,不是容易被贪墨的银子,而是东西,又是极寻常极便宜的东西,旁人留着也无用。不过,也因东西太过寻常,用那些拜礼换的钱倒是买了许多,数目极大,单是林家下人忙碌好几日才送完。

    如今掌管京营的不是别个,正是俞恒。

    俞恒年纪虽轻,人却老练沉稳,兼他只听长庆帝之命行事,不过数年,已然升至九门提督,手握京都启闭、宫禁安危,端的位高权重。

    其实因国库有了进项,拨到京营的银子足够一年所用,但是银子毕竟比不得东西,朝廷预备得也不周全,闻得林家又送了东西过来,其中有大营急需的炭和药。彼时已经进了十一月,正是极寒冷的时候,京营中炭火不足,底下许多兵士冻得夜不安眠,也有不少兵士生了冻疮,偏治疗冻疮的药数目极少,所以林家送的东西立刻解了燃眉之急。

    林如海如今忙于政务,贾敏为荣国府上下打点,俞恒不必思索便知是黛玉所为。

    想到已经定亲数年的未婚妻,聪明伶俐处时有耳闻,再想起幼时的清秀脱俗,俞恒嘴角微翘,眼里闪过一缕柔情。

    俞恒麾下早就跟了他几年的将士笑道:“公爷的岳父大人又送东西来,咱们可有福了。”

    从前国库空虚,致使他们这些从军的处处捉襟见肘,不仅吃穿不好,还时常缺东西,若不是林如海几次三番地资助,怕他们根本熬不过去。尤其是冬日,没有棉衣可穿,没有炭火可烧的日子现在提起来都叫人害怕。

    俞恒笑道:“既知道东西送来,还不打发人去取。”

    众人一哄而散,如往年一样,仍是棉衣、木炭和冻疮药几样,皆是冬日得用的,其中棉衣数量少些,乃因今年朝廷送来了一批棉衣,他们不缺,也便没有领棉衣,留给没有棉衣的兵士。取完分发的东西,他们过来对俞恒道:“公爷什么时候成亲?咱们定都过去好好热闹一番,等迎亲的时候公爷可别忘了咱们,咱们都过去,场面恢弘,那才体面。”

    俞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