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7节 (第4/4页)
素知他们嬉皮笑脸诙谐惯了的,轻笑一声,笑骂道:“急什么?你们想陪我去迎亲,也得等着。”不管怎么说,黛玉明年二月才及笄。依林如海溺爱女儿的情况,说不定还会再留黛玉两年,毕竟未出阁时在家娇养,出嫁后便没有这份自在了。 众人笑道:“我们并不是为自己急,是为公爷。公爷今年二十多岁了,若是别人,儿女都有好几个了。林姑娘明年及笄,公爷回去快催老夫人替公爷请期才是。” 俞恒心里也盼着早日成婚,这日去宫里办事,顺道给老太太请安时,提起此事。 这一年多来,俞恒忙得连休沐的日子都没有,更别提在家里住了,每回给老夫人请安都是来去匆匆,老夫人知他身负要事,心里十分体谅,见他如此,不觉一笑,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贾家的事情尚未了结,如何能提?这么些年都等了,也不在乎眼前的一时半会。我早就有了主意,你只管等着成婚罢。” 俞恒脸上微微一热,道:“孙儿明白,不过是底下将士的玩笑。” 俞老太太闻言,不觉莞尔。 如果不是贾家出了事,此时她预备的那些聘礼聘金早就送到了林家,也请官媒请期了,过大礼、请期、成亲,用一年的功夫来行这些礼,既不显得仓促,也不显得缓慢,谁知贾家偏出了事,眼下若提,倒有些不好,容易惹人嚼舌。 想罢,俞老太太对俞恒道:“昨儿林家送了好些东西过来,其中有几样补品和吃食,你回营的时候带一些,自己吃不完,分下面一些,也是你的好处。” 俞恒忙道:“留给祖母吃罢,祖母好生静养才是,别为我费心。” 俞老太太倚着靠枕,叫他到床前,伸手拍了他一下,道:“你是我孙子,我不为你费心为谁费心?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补品多得库房里都堆不下,你两个叔叔见天儿地往这里送。我一个老婆子,纵是大肚子弥勒也吃不完。” 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流露出一丝讽刺,别看她年纪大了,可心里并不糊涂,两个儿子打的是什么主意,她明白得很,不就是怕自己死吗? 俞恒目光微微一沉,自然也想到了两个叔叔的举动。当初他们天天请太医来给祖母诊脉,他见祖母每回诊脉都得换衣裳,多则一天三四遭,怕祖母劳累着了,发了一顿火才制止两个叔叔的行为,改为请不当值的太医在家中坐镇,若是老夫人觉得身上不好再来诊视。 其实调理这么些年,俞老太太虽觉得自己因年老而精力不济,可神气却好了些,又听从林如海的建议,时常在花园子里走动走动,活动筋骨,气血倒比先前足了,不似前两年瞧着就是一副命不久长的模样。 俞老太太对两个儿子有些心寒,但她却不愿孙子与他们不和,毕竟都是一家人,将来自己去了,只剩孙子一人,没有人扶持自己不放心,因此见到俞恒这般神色,立刻岔开,夸赞起黛玉来,道:“昨儿送的东西里有一件大氅,我瞧着是玉儿亲手做的,我在家不出门,竟是穿不着,白放着可惜了,你拿去穿罢。” 俞恒眼睛一亮,神情愉悦,笑着答应了。 俞老太太命人将大氅拿过来,紫貂为里,石青为面,上面是刻丝图案,一共八团,男女皆宜。刻丝图案本就织进经纬之中,自然不是出自黛玉,但是里面的针脚绵密细巧,边缘密密地滚着玄色狐狸皮风毛,却显然是黛玉的手笔。 俞恒将其披在身上,更显得英武俊挺。 俞老太太端详了好一会,笑道:“这大氅还是你穿着好看。我倒盼着你早些成婚了,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媳妇,比什么都强。” 俞恒道:“等贾家的事情了结再说罢。” 俞老太太何尝不知?她自己也是这样打算,瞧长庆帝的意思,怕是要等到年底了。 处理这些犯官时,长庆帝分了轻重缓急,率先处理的是西宁王府,然后是其党从,其中包括王家和宁国府,接着是那些被抄没的官宦之家,荣国府和薛家算是罪过最轻的,前者多为宁国府牵连,后又有其罪,后者则是因为薛姨妈和王夫人满心都是金玉良缘,所以薛姨妈送了一笔十万两的银子给元春,别的倒没搀和,也不知谋逆,故而最后处理。 如今王家和宁国府的事才尘埃落定,正在处理党从的官宦之家。 因主审官极是严苛,查得极严,不知怎地牵扯到史鼐和史鼎了,是其中一个官宦开口说明的,贾家的事情还没完,史家也跟着出事了,果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不过牵连到史家的一些罪过不重,却也不轻,七八日查下来,长庆帝即批史鼐和史鼎革职,各自罚银二十万两,了却罪名,家眷下人都没事。史鼐仍在外任,甚至没有调取进京就直接派人去处置了。 赫赫扬扬的史家就这么败落了。 自此,当年曾经名震天下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烟消云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