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心探秘_第13章 古稀父亲要入党(长篇节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古稀父亲要入党(长篇节选) (第7/15页)

我的爷爷也因为这一点,他一年很难回一次杨家茶馆。他一年四季背着长长的纤绳,拉着那条拱棚木船,跋涉于沅水两岸,洞庭湖四周,长江上下。他知道他的儿子正积极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红帮成员的历史问题,成为了儿子入党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为此不安、歉意、懊悔。所以他千方百计的回避家里所有的人。他有事,只与贺家山农场的姑父姑母联系。

    八百里洞庭湖,水患频繁。这是令历朝历代统治者头疼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党和政府对洞庭湖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而洞庭湖却像一个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无法从根本上治愈。1954年春夏之交,洞庭湖遭受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特大水灾。从岳阳楼,到桃花源,从杨幺挂帅起义的扬旗嘴,到屈原愤世投身的汨罗江,这里断堤,那里溃垸。肆虐的洪水,淹没了春柳湖,逼向碧莲河,何婆桥那个美丽的水湾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先人们用一道大堤,将碧莲河与何婆桥隔开。碧莲河北岸是常德,南岸是汉寿。如果把碧莲河比做一根藤,碧莲河两岸的青泥湖、曹家湖、何婆桥、肖家湖、牯牛湾等大小湖泊水湾,就是这根藤上长出的一个个芦瓜或一条条丝瓜。春柳湖被淹没,碧莲河水涨,何婆桥的积水一天天升高,石拱小桥浸入了水中,东去西行,南来北往的人们无法通过。我母亲驾了自家那条金灿灿的小五斗渔划子,风雨无阻,早晚不分,送人们安全过渡。谁要付钱,她的脸立刻板得铁紧。谁要留下喝碗茶,吃餐饭,她的脸立刻笑得像朵花。那些日子,几乎天天下雨,水湾里的积水眼看要淹没了我家和小庙的屋基。我父亲顾不上回家,和邬富月率领民兵分队,日夜守护碧莲河堤岸,随时防止意外险情发生。碧莲河的水,只涨不退,一步步逼近了堤面,五尺、四尺、三尺,两岸的男女老少不用动员,不是挑了撮箕,就是划了小船,将泥土送上河堤,加高堤面。南岸这边,我父亲和邬富月是正副总指挥,他俩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最危险的堤段。洪水仍在上涨,我父亲和他领导的民兵分队的队友们的身体在消瘦,力气在减退。父亲不时派人划了小船,穿过碧莲河,去八里水路外的新兴嘴,看沅水和春柳湖的水是否在退。回来的人总是摇头,总是叹息。往年,沅水洪峰过去七八天,碧莲河的水位便渐渐退落。今年,经历了十多天的汛期,沅水洪峰仍一阵接一阵,父亲担心,如果老天再下大雨,碧莲河水涨,堤面不浸水,堤身也难以承受。

    这一天夜里,风狂雨猛,河水呼啸,碧莲河南岸的老渡口堤段出现漏水,随之堤脚裂开丝丝缝坼。我父亲手中的马灯照见这些裂缝时,他的心也仿佛被撕裂。他明白,这是大堤溃口前的征兆,如不赶快采取对策稳固堤脚,整个何婆桥水湾、熊家铺村、聂家桥乡,乃至从老渡口到金牛山的百里大垸,都将被碧莲河涌入的洪水吞没。决不能让溃垸的惨景发生。保住大堤,就保住了乡亲们的生命财产;保住大堤,就保住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威望。我父亲的下唇被自己的上牙咬出深深的血印。他吩咐邬富月,带领一二三班的民兵,速取老渡口龚家山最坚硬的金刚泥,灌满五百条草袋,他自己率领四五班的民兵,驾了八条小船,速赴何婆桥。邬富月以为他是在危急关头,回何婆桥家中转移自己的亲人和财产。他劝阻我的父亲:先德!你是民兵分队长,你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生死关头,不能只顾自己的小家,舍弃了大家呀!我父亲来不及作任何解释,手一挥说:麻利照我讲的去做。

    我父亲率领四五班的民兵,分乘八条小船,驱开风雨,压碎波浪,驶向何婆桥。途中,他安排他的兵们:到了何婆桥,到了他的家,分三路行动,一路登上他家那栋木板瓦屋,掀掉屋顶上的青瓦,一路拆屋檩、屋柱、屋梁,凡能打桩用的坚硬木材,不论长短粗细,一律撤下,一路搬木料上船。他的兵们顿时明白:他们的队长不是转移自己的亲人和财产,恰恰相反,他是要拆了自家的木板瓦屋,加固裂缝的堤段。他的兵们无不感动,都深情地说:

    队长!你上有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下有一岁的儿子,四岁的女儿,你家的屋拆了,这狂风猛雨夜,他们到哪里安身呀!

    他们都要求去拆自家的屋,不愿去拆杨队长家的屋。

    我父亲吼他们:都什么时候了!还婆婆mama的。他说他的堂客有办法,会给他的爷爷奶奶、他的母亲、他的女儿儿子安排好安身之地。他要他的兵们莫为这件事cao心,眼下最最要紧的是如何保住大堤,不让溃口,那样,垸内千千万万户人家才能免遭灭顶之灾。八条小划子驶进了何婆桥,靠拢木板瓦屋背后。四五班的民兵上岸,分三路列好队,可依然迟疑着不愿行动。我父亲真正恼怒了,从腰间拔出他的一尺多长的竹脑壳旱烟袋:“谁不动手,老子就要谁尝尝这竹脑壳烟袋的味道!”

    吼声,惊动了木板瓦屋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