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前山顶上》 (第1/4页)
抠老头(上了年纪,武装笨重,没穿衣服。) 这样干也没多少收获! 巨额财产将如同逝水, 哗哗哗流入生命长河。 获取是好,抠住更不错。 让我这白发人当总管, 谁也甭想把什么抢夺。 (三人一起下山去了。) 奥洛拉为希腊神话中的曙光女神,此处以她暗喻浮士德“初恋的爱人”玛格莉特(格莉琴)。1 2七里靴是德国民间传说中的魔靴。歌德在这里特意用到它,和上边对初恋的爱人的回忆一样,都意在表明主人公已从梦幻中的古希腊,回到了现实的德国。 3指解释地球成因的所谓火成论。 4原文中这个注释为歌德的秘书李默所加,用以说明糜非斯托的所谓“我们逃脱灼热的地底的奴役,来到这自由的空中当家作主”的出处。《圣经新约》的原文为:“因我们并不是属于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引自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4年版)。 5摩洛为《圣经旧约》中腓尼基人信奉的火神。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他演化成了富于反抗精神的魔鬼,被逐出乐园的撒旦的同类,为抵御耶和华的攻击,曾在地狱周围垒筑石山。 6自然界中形状怪异的岩石在老百姓的迷信中具有魔力,并且常常被认为系魔鬼所创造,因而受到膜拜。 7混乱、暴力、疯狂等等现象的存在,都表明这世界受到魔鬼的影响。此为歌德自注。 8《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4章的原文为:“恶魔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萨达那巴是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王,以荒yin无度为人不齿。 10这是一句颇能表现浮士德精神的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意味着浮士德在追求虚幻的美失败后,又把目光转回现实世界,决心开始新的、对于事业的追求。 [11]“狂暴的元素”指海水。 [12]彼得·昆士(peterqince)原为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的木匠和一个手工业业余剧团的领导人,他手中掌握着一个名单,自以为能从名单上的平庸演员中挑选出剧坛精英。德国作家格吕菲乌斯借用这个人物形象写成一部喜剧《彼得·斯昆茨先生》,以讽刺德国17世纪时流行的低劣戏剧表演。 [13]《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下篇第23章第9节(不是第8节)记述了三勇士帮助大卫击杀非利士人的经过。而歌德描写的所谓三勇士的形象,则包含着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讽寓。 ” 诗6:16:29 “ 《前山顶上》 山下传来战鼓声和军号声。 皇帝的营帐。 皇帝,元帅,近卫军多人。 元帅 这决断看来仍旧不错: 为了据守有利的山谷, 让大军一起往后收缩; 我希望咱们胜券在握。 皇帝 错或是不错终会见分晓; 我反正讨厌退让、逃跑。 请主上瞧瞧咱们的右翼! 这样的地形真兵家福地: 元帅 山丘不太陡却不便行进, 对敌人麻烦于我军有利; 我们埋伏在起伏的丘陵, 敌人骑兵不敢前来袭击。 皇帝 真这样我只有极口称赞; 力与智将在此经受考验。 这里,平整开阔的牧场中央, 您瞧,咱们的方阵斗志昂扬。 枪和矛刺破早晨的薄雾, 被日光辉映得闪闪发亮。 黑压压的队伍威风凛凛! 千万颗心怀着建功热望。 可见众志成城威力无穷, 相信能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