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3/4页)
,就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当局者打胜利了还好,如果失败,还是会继续征兵役。那个时候可就没有如此宽的范围了,年龄跨度会更大。如果是内乱就会引起各地的战乱,当官的真打起仗来可不会管这里有没有老百姓,那是打到哪里算哪里。 夏大成也想到了此点,缓缓开口解说道,又安慰大家,看征兵役的范围,情况还算不糟糕。 也是,确实不糟糕,至少家里没人被征。就算被骂没有人性,也不得不庆幸这点。至于其他人,他们此时也没有能力管,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同情心给他人。 唉—— 至于另外一点,不光是夏大成,连杨铁柱也是想到了。不过他没敢说出口,怕让家里人担忧,与夏大成对视了一眼,两人决定暂且瞒下来,毕竟现在说这个也太早了,还是要出去打听一番才知道到底怎样。 …… 晚饭大家还是在杨铁柱家吃的,吃的都很沉默,个个都显得是那么的心思沉重。 正吃饭的时候,杨二老爷子来了。 杨铁柱招呼二叔也过来吃点,杨二老爷子心里有事,也知道自己来的不凑巧,便没有推辞,和大家一起用饭。 等都吃完了,杨二老爷子才开口说出此行的目的。 原来杨二老爷子此行是来借钱的。借钱这事,由头还是在兵役上面。 徭役这事儿,虽然征召范围是农民,但是如果农民有钱也是可以不用服役的。可以以银代役,说白点就是交钱就不用服役了。 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以银代役都是有价码的。这个价码不是明面的,都是暗地里,估计是县衙官府为了收刮银钱设立出来的。 价格很高,劳役的话,听杨氏说以往的例子是五两银子一人。兵役的话,视征兵役人数来设定。意思就是说,缺人不多的时候,银钱就要的少,大量缺人的话,又或是上面压的紧,那就银钱需要非常多,或者连县衙都不敢以银代役了。 此次从征召范围就看的出,征召范围很松散,才1650之间,如果是大量征召的话,年龄范围就会是1660之间了,又或是见男丁就抓。 杨氏他们年纪不大,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但是村里一些老一辈的人却是见过这种大规模的‘拉壮丁’。到那时候才真叫哀鸿遍野,整个村子几乎不见十岁以上的男丁。 这次以银代役里正也露了口风,十五两银子一个人。十五两银子对于有钱人来说,不算多,但是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来说,不亚于一辈子的辛勤劳作攒下的棺材底,又或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了这么多银钱。 林青婉再一次庆幸,幸好他们做了生意,攒了不少银钱。要不然真到了要用却无的时候,那真是哭都没有眼泪。 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这句话在哪儿都通用。 杨二老爷子家有两个附和年龄的儿子。杨二老爷子本人已过年龄范围,刚过五十,不再征召范围之内。一个人需要十五两,在林青婉看来却不算多。 谁知道听杨二老爷子和杨氏、杨铁柱他们讨论完才知道,原来官府不是这样算的。只要你家决定以银代役,那就是家里有几人算几人的。不是说,你家有两个,花钱买一个,另外一个也不用征召。你花银钱买一个,只是说这个不用去服役,但是也是算人数的,还是算在二抽一当中,另外一个不交钱还是跑不掉的。 也就是说,想要杨二老爷子两个儿子都不用服役,需要三十两银子。 不得不说,这官府很坑人。但是你也没办法,一个无权无势的穷苦老百姓也只能认了。 这个钱,在场的三家人,哪一家都拿得出来。做生意也做了一年多,每家都攒了不少银钱。 林青婉家当初盖房子添置家什,把银子花了个差不多,但是一年多也又攒了五百多两银子了。杨铁根和杨氏两家分红少点,每家也就到手不到两百两银子。 在场这三家人,平时藏得深,但是都算是小有资产的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