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4页)
将她抱入怀中。 --------------------------------------- 冰冷的锁甲抵着脸颊,隐隐生疼。夭绍自别后初逢的欢喜中缓过神来,低下头,正望到他雪白甲衣上的斑斑血红,忍不住问道:“你从洞庭兼程赶来,此刻甲衣也未换,是不是还不曾休息片刻?” 郗彦道:“不必担心,我精神尚好。”松了双臂,想将她放开,不料那环在腰上的细软胳膊却紧了紧。郗彦握住她的手,笑道:“还要这样站着?我虽不累,却也想坐下喝口茶。” 他说话时,有冰凉的气息拂面而至。满室纯净祥和的檀香早不再纯粹,自他衣襟上散发的清冽酒香这一刻愈发清晰起来。夭绍依偎在他肩头,怔忡片刻,慢慢将手缩回。 “甲衣脏了,先换下吧。”她抬头微笑,轻轻取下他的头盔,为他除去锁甲。转过身,再点燃两盏灯,自一旁的包裹中翻出一件淡青长袍,让郗彦穿上。 室内光线亮堂不少,郗彦转顾左右,这才看清屋中陈设不过两三小案,数块灰毡,角落里安放着一张古旧长榻,其上铺着素色锦衾。里里外外,虽则简陋,却被人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很。 “你收拾的?”郗彦倒也不觉讶异,于案边落座,“为何独居于此?七郎处处寻你不到,已着急了一整日。” “找不到就干着急?”夭绍坐在他身边,笑叹道,“那是他笨。”说话时已盛了一盏茶汤,递给郗彦,这才解释缘由:“江陵城经此大变,到处兵荒马乱的,贺阳侯府更有将士进进出出,不得一刻清静,实在不比这里好。何况我也并非独居,酉时前师父还住在隔壁,不过刚刚离开了,这才剩我一人。” “沈少孤?”郗彦沉默了一下,烛影投在他冰玉般的面庞上,神色不复先前温和,淡淡道,“七郎说昨夜在你身边见到一金袍男子,果然是他。” 夭绍道:“我当日为你送行时遇见师父,叙聊未久,便又分别。而后我南下找你,并不知他一路尾随。直到昨夜夺江陵时,他现身援手,我也才知晓。” 言至此处,她想起什么,面上露出惭色,歉疚道:“阿彦,我此番擅自看了云阁密信,妄自调动七郎的兵马,还自作主张潜入贺阳侯府窃盗兵符……本是想为你分担,却不知自己实在怯懦无能。昨夜事到关键时,我竟畏缩不前。若非师父在旁,只怕我要给你捅个大窟窿,白折了七郎的兵马,白费了韩瑞一番苦心了。” “你原来也懂得是任性妄为,”郗彦扬唇浅浅一笑,语重心长地道,“战场上诸事莫测,你再聪慧也只是一人之力,此番有惊无险,实属天幸。况且妄动兵权触犯大忌,传入朝廷必然又是一场风波,今后不可再为。” 回想昨夜种种,血雨腥风下的残酷杀戮实无可恋。夭绍乖乖点头:“我今后断不会再插手战事。” 郗彦又是一笑,慢悠悠道:“不过这次能夺下江陵,你的确居功至伟。” “你不要取笑我,”夭绍脸红了红,“我不过自作聪明,你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没有给你添太大的麻烦,你该庆幸这个。” 郗彦笑笑不言,低头饮茶。夭绍看着他,忽挪动双膝凑过去一些,柔声道:“其实细论起来,韩瑞才是功不可没。是他事先设计让殷夫人将江陵城中的粮草辎重等运至景城,由此分散了兵力。前日我潜入江陵,和他商讨如何调离殷夫人时,也是他想到袁禁有勇乏谋,且昔日曾为他父亲韩奕的部属,由他向袁禁献计,必能事半功倍。而后战局果然如此,殷夫人与袁禁齐力攻打房城外的北府兵,七郎这才能寻得空隙悄悄绕道江陵,与我里应外合。” 郗彦声色不动:“韩瑞确是功不可没。不过--”他指尖轻抚茶盏,转顾夭绍,“你肯为他说这么多,想必还有后话。” “是,”夭绍轻轻道,“韩瑞有一事相求。” 郗彦道:“勿伤殷湘?” 夭绍忙点头:“是。我已代你答应了。”她目不转睛看着郗彦,想要望清他这一刻的神色转变。然烛光下茶雾氤氲蒸腾,却映得他面容朦胧难辨。 当他放下茶盏时,容色温润依旧。 “九年前,殷湘不到十岁,旧事与她毫无干系。但可惜殷桓罪孽如此,必是坐诛满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