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3/4页)
结局。就算你我能求得朝廷网开一面,以殷湘刚烈的性格,怕也难苟活于世。”斟词酌句地道来,无波无澜。他声音如此清淡,融在这寂静的夜色中,连那隐隐含带的一分悲悯之意,也显得莫名且不可寻。 夭绍默然,良久,才低声叹了口气:“我也料到了……那时我答应韩瑞,私心只想让你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郗彦咀嚼这四个字,忽而一笑,看了眼长案上的佛祖,“你原来就是为此,才跪在佛前为我赎罪么?” “倒不是赎罪,”夭绍摇摇头,“世上很多事情,对错难分,不得已而为之,已是万分无奈,更莫谈罪与恶的惩处。”她抚摸手腕上的佛珠,颇为落寞地道:“我只想求个心安理得,哪怕是自欺欺人也好。” 她脸上有难以抹灭的伤愁,郗彦心弦微震,望着她眸眼深处无措的挣扎和茫然,生平第一次,竟为逝去九年的阴冷无情、弥天杀戮漫生悔意。他苦笑,走到如今,又岂能后退,只能将她的手紧紧握住,微笑道:“如此,只能辛苦你了。” 夭绍抿起红唇,亦笑了一笑,说:“不辛苦。”抽出手,起身离案:“我随身带了药,现在就去熬,你喝了药再睡。” “且慢,”郗彦道,“我还有一事问你。” 夭绍心如明镜,问道:“事关师父?” 郗彦颔首,缓缓道:“北朝大乱,鲜卑铁骑正和乌桓人争战中原,塞外诸部势力蠢蠢欲动,北柔然断难独善其外。沈少孤为何能如此清闲,千里迢迢地南下江左?” “自是来者不善,图谋不轨,”夭绍笑了笑,道,“师父此行专为找你,说有事相商。不过傍晚他收到一封飞鸽传书,却匆匆离开了。” 郗彦皱眉:“未有留言?” “他只说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与我邺都再见,”夭绍见郗彦面露疑色,不由道,“我也奇怪呢,一个月后我们能回邺都么?他又去邺都做什么?” 郗彦目光沉静,想了一刻,淡淡笑道:“若无意外,一月后你我已在邺都。” . 此后郗彦宁神打坐,夭绍在案边燃了艾香驱蚊,掩上门,便去后园熬药。半个时辰后端了碗回来,人刚至湖畔,就见小屋门扇大敞,晕黄的灯光溢出来,直铺洒到她脚下。她皱眉抬头,听见小屋内有人笑声放纵,正戏谑道:“听义桓兄说你马不停蹄进城会佳人,我还以为是在殷桓侯府的雕梁画栋间情意绵绵,却不料是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废墟。阿彦啊阿彦,你果非常人!” 这声音放荡不羁得厉害,实在是熟悉过甚,夭绍眼眸一亮,大喜,忙施展轻功掠入室内,放下药碗,朝侧案后的白衣男子走去,笑道:“伊哥哥!” 紫衣飘洒而至,惊如闪电,下一瞬间却幻化为眼前的清丽笑靥。沈伊怔了一怔,迅速反应过来,也是欢喜无限道:“小夭!”起身便朝夭绍扑过去,欲熊抱一番,不料那女子脚步微移,灵活闪开身,任他朝门框撞去。 额角离门框寸毫之际,沈伊生生收脚,转身瞪着那灯火下笑意嫣然的少女,佯作愠怒:“我千辛万苦地赶来,你就这样戏弄我?” 夭绍还未言语,与沈伊同来、此刻正静静站在郗彦身边的偃真冷冷提醒道:“沈公子,非礼勿为。” “非礼?”沈伊正色板起脸,“我与小夭的交情比你家少主与她还要深厚。他若从此不碰夭绍,我便也不碰。” 夭绍面色顿时一寒,轻斥道:“伊哥哥胡说什么呢!” “你、你……”偃真则指着沈伊,手指发颤。他断未想到,此人背负着“盛德日新”的名声,德行竟如此不堪。人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也是所向无敌了。 独郗彦镇定无比,一面看着沈伊带来的圣谕,一面头也不抬道:“她是我的未婚妻子,你今后离她三丈,不可妄近一步。” 沈伊闻言愣住,夭绍也从未听郗彦对旁人说过这样的话,怔了一怔,面庞微红,忍不住悄然一笑。偃真低头看着自家少主,脸上满满地都是佩服,眼中满满地都是宽慰--终是再无后顾之忧了。 沈伊自叹弗如,从目瞪口呆的状态中缓过来,叹了口气,朝郗彦揖手:“你厉害!难怪人人都说是独步江左,横行无忌了。”转过头,却望着夭绍微微一笑,柔声道:“丫头,这小子如今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