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9节 (第1/2页)
当初楼秉听汤氏劝告,和她一同逃往西北,的确有懦弱的成分在作祟,但更多的是想借西北军铲除天圣教。 可到了西北军中,楼秉才发现自己入了套。 原来汤诚并非忠臣良将。 汤诚只想拿他当筹码,利用他直取京城。 楼秉寄人篱下,受制于人,不得不与他周旋。 他本以为楼氏江山最终可能真的会被汤诚窃取,心中本来抑郁难消。 谁料,《庆州旬报》一事让他看到了转机。 楼秉听说过楼喻这个人。 当时朝廷内外,包括父皇在内,都只将楼喻当成一个纨绔草包,唯有老师劝他不要被表象迷了眼。 楼秉当时不理解,但他素来与人为善,楼喻出使归京后,他在宴会上第一次见到楼喻,除了觉得他相貌神秀,便没有其余的了。 直到前不久,他站在城楼下,仰望金光披身的楼喻,方真正心服口服。 他有自知之明,并不像他父皇那般嫉妒有能之人。 半天朱霞,握瑾怀瑜。 他们楼氏有此圣明之人,他只会觉得高兴。 所以,他借勤王首功之名,给了楼喻极大的尊荣。 楼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用。 他是楼喻和汤诚之间的平衡木,有他在,楼喻和汤诚暂时不会兵戎相向。 庆州不过四万军,西北却有八万,实力悬殊。 他必须要给楼喻争取最大的权力,赢得更多的时间。 二人在天枢门前的相视一笑,便是一种难言的默契。 汤诚不知,越王不知,唯天地与他二人知晓。 这是楼氏血脉间的约定。 楼秉深知自己守不住这天下,那就让能守之人守之! 回到当下,汤诚还在试图挑拨他和楼喻的关系。 楼秉假装蹙眉,转向楼喻:“东安王,不知老师在庆州可曾安好?” “陛下放心,范公一切安好。” 楼喻只回了楼秉,并未回应汤诚的问话。 “不知老师是否愿意回京助我。”楼秉感慨一声。 楼喻垂眸道:“陛下应当知晓范公性情,他乃大雅君子,自然愿意做对社稷有利之事。只不过,范公在庆州时,时常与我感慨,说霍家二位将军生前高义,怎奈何破玉锤珠、桂折兰摧。” 说到现在,又转到霍家一事上来。 汤诚简直无语! 楼秉不禁叹息一声:“朕自幼由老师教导,朕相信老师的判断。霍将军生前为大盛立下赫赫战功,确实可惜。朕这就命人彻查霍家一案。” “陛下英明!” “陛下不可!” 说不可的自然是汤诚。 楼秉问:“为何不可?” 汤诚道:“陛下,此事乃惠宗下令,若您重翻此案,岂非……” 岂非打了先帝的脸?! 楼喻反驳:“查清真相乃天理公义!即便是惠宗在世,也不会反对!霍家被害,皆因杜迁等小人作祟,若汤将军当真清白,就不必这般担心忧惧。” 汤诚:“……” 楼喻目光冷淡,沉声道:“汤将军曾为霍将军麾下副将,本应与霍将军情深厚谊,却为何连为霍将军翻案都不愿?莫非当真怕了?” 汤诚骑虎难下,只好咬牙切齿道:“查!” 楼秉遂下令,命人重查霍家一案。 下朝后,楼喻大步往宫外走去。 一路走过,不管是内侍还是禁卫军,抑或是其余朝臣,见他皆行礼问安。 楼喻目露笑意。 他已迫不及待,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霍延了! 第八十五章 楼喻身为东安王,在京城自然有御赐的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