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2/3页)
种限制规定包括消费者、商人以及衙门。 不过这个后面再慢慢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将宣传队修路队都给弄出来。 修路队自然是要把县城这边跟下面各乡各寨修通道路方便交流,东云郡这边的大山可是物产丰富,等以后跟山上寨子里的少数民族关系打好了,说不定还能商量着弄个啥东云郡武陟县特产山货卖到大业全国各地去呢。 当然,一切前提还是转回到民族问题上。 所以还是先把宣传队弄出来吧,武陟县这边的宣传队可是要冒着生病危险去宣传,所以向南第一个找的就是本身就是苗人的恭依教谕。 恭依教谕本人真的是超级没有存在感,向南都想不知道恭依教谕是否对于坚持走仕途而被赶出出生成长的寨子而后悔过,如果这样的生活就是他舍弃这么多最终换来的。 向南是在类似于县衙图书馆的卷宗室找到恭依教谕的,之所以没有派人直接叫恭依教谕去见他,是因为向南希望这场谈话是在私下里进行的。 捧着书转身之间突然看见向南,恭依教谕显然是意外的,虽然依旧是棺材脸,可眼神愣了愣,而后恢复了平日里一潭死水的模样。 “大人是来找什么卷宗的么?” 恭依教谕躬身抬手行了礼,而后低垂眼帘礼貌性的问候。或许是因为不大经常说话,恭依教谕嗓音有些低哑。 向南看见恭依教谕的时候就已经挥手让四大护卫留在门口,最近向南已经熟悉了县衙,蓝天也被允许可以趁着向南这边没需要的时候跟着大树跑。 大树就是被抽调出来的城管队小队长,蓝天脑子灵活,跟着跑还能帮上一些忙。一时间卷宗室里只有向南跟恭依教谕两人。 向南往一边红木案桌方向抬了抬下巴,而后背着手率先走了过去,“恭依教谕,咱们说说话吧,本官正好有件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询问一个教谕的意见? 虽然这种事在别的县衙里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可是在武陟县县衙却实在叫人意外,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恭依教谕的身份。 恭依教谕已经来武陟县县衙任职八年了,一开始他进来的时候甚至除了自己的房间和县衙大门,其他地方都不允许随意走动。 一直到上一任县令开明,恭依教谕这才开始接手原本就该属于他的公务,最让恭依莱满足的是卷宗室也可以任由他出入了。 可惜长达数年的被汉人抵触防备,已经几乎将恭依莱年轻时那种近乎天真的想法磨灭了。恭依莱喜欢汉文化,也渴望自己的族人能够像山下的那些汉人一样生活,他也为此而努力过。 年幼时因为对汉文化的向往,恭依莱也曾偷偷买了四书五经杂书等物回去自己学习。 一开始不识字的时候就去悄悄拜访那位一直在教他汉文的独居老猎户,书越看越多,恭依莱开始渐渐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可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族人。 既然大家都是大业百姓,为什么不能下山去跟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可惜不仅仅是苗人,便是汉人对他们也有诸多隔阂。 于是他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期盼自己入仕之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少年时大抵总会豪情壮志的以为自己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可惜到最后撞得头破血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恭依莱依旧是个没什么存在感手上也没什么力量的生活在汉人堆里的苗人。 偶尔有地痞流氓甚至轻蔑的称呼他“苗子”。 新来的县令看起来还不错,可惜这些依旧跟他没有关系,在一切如常的安静了将近一个月后,这位大人突然找上他,说有件事要跟他谈谈。 恭依莱面上犹如死水一滩,心里却沉得厉害,或许自己的运气终于用光了,这位新来的大人据说是是吴越人,纯正的汉人,在京城也很有背景。 这样的人若是嫌弃手下有个异类般的苗人因此而想要将他踢出衙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或许被踢出衙门之后他还能厚着脸皮回山上独居也说不定,偶尔还能偷偷回去看看父母兄弟姐妹们。 维持生计的话或许打猎不行,只能试试采摘山货再挖点陷阱期待偶尔能有猎物掉进去…… 恭依莱如此安慰自己,面上不变的跟着走了过去,听见向南谈话的开始段落依旧恭敬的躬身拱手,“大人尽管吩咐。” 向南自是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能让这位木讷得浑身上下透着股非主流丧气的教谕内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