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节 (第2/4页)
家令的事情好打发,吕雉让人告发他偷东西,他不管怎么解释,不听他的就行了,顺利地把他踢出了乐儿公主府的队伍。只是刘邦和戚姬三天两头扯下她后腿的事情实在让人心里膈应的慌。 要不然就给刘邦选些妃子就好了。戚夫人感到威胁了,就没精力跟自己找事了。 只是这件事,不管怎么说都得要等到乐儿的婚事办完了再说。吕雉现在要腾出手来处理赵王那边的那个隐形威胁——贯高。 不得不说吕家人做事还是蛮靠谱的,怪不得前世里吕雉后来会那么倚重他们。贯高表面上的履历并没有问题,可是深查下去,就发现疑点了。 张耳被封赵王的时候,贯高就已经是他的心腹了。可是再之前,贯高能得到张耳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他曾在张耳被流兵打劫的时候救过他一命。而那支流兵,谁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有可能是别人想多了,贯高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吕泽的人还查出来,贯高在职务上偷偷地收受过巨额贿赂,可是他的家中除了一个妻子、一个儿子外,并无多余的人口,贯高一家人生活都很检朴,还经常去典当东西。如果他们只是生活节俭,喜欢存钱,那也不用典当东西去啊!就算没有那些贿赂的事情,贯高作为赵国的宰相,俸禄也是能养得起家的,何至于如此? 那么,那些钱财哪里去了? 第123章 吕雉之吾本贤后(十三) 吕雉仔细回忆了前世里贯高叛乱事件的始末。 表面上看起来,贯高叛乱是因为刘邦不喜欢张敖,对他颐指气使的,让贯高觉得自己的主子受到了羞辱,护主心切发动了叛乱。可是细细想来,贯高不过是一个赵国的宰相,赵王又不受宠,赵王所封的土地虽然比较富庶,但是手中也没有什么得用的兵力,那个时候发动叛乱,不是明摆着以卵击石吗? 贯高好歹是个宰相,为什么会突然中二病发作,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杀了刘邦的? 从那件事的结果来看,贯高叛乱导致的后果就是赵王的替换。张敖从一个富得流油的王爷变成了一个没有国土、寄人篱下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他是乐儿的驸马,乐儿拼死营救,毫无疑问他就跟韩信、英布一样被处死了。 难道他的目标就是为了杀了张敖?一个人要杀人,要不然就是因为仇恨,要不然就是被逼急了。被逼急了是不可能的事。由于贯高是张敖的父亲张耳留下的老臣,张敖对他一向礼遇有加,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引起他的仇恨的事情。那么,就只能是张耳引起的仇恨了。 而张耳所做过的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投降了汉军。难道是因为这件事?如果是因为这件事,那么贯高肯定是项羽那边的人。 这样串起来就想得通了。贯高是为了给旧主报张耳易主降汉之仇,所以专门搞出了那件事情。造反是灭九族的事情,他想要让刘邦把张家全部灭族了。 吕雉想明白之后,让吕泽照着这个方向去查,果然一查一个准。贯高弄到的钱财全部用去给那些被流放的项氏一族的后人用去了。刘邦灭了项羽,并没有灭他的九族,只是杀了他的近亲,远亲和偏支都被流放到了边疆。 吕雉借张耳亲自替儿子下聘的时候,把这些证据都交给了他。张耳直接交给了刘邦。刘邦毫不客气地杀了贯高,嘉奖了张耳。 消除了乐儿婚姻中可能遇到的两大危险因素,吕雉终于可以安心地等待女儿的出嫁了。 吕雉正在御花园中剪牡丹花枝,有一个深衣内监不动神色地走了过来。 “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深衣内监屈膝跪下,让人看不清楚他的容貌。 “平身!”吕雉头也没抬。 “娘娘,小人正要去给太子殿下送笔墨纸砚。据说太子最近读书特别用功,笔墨纸砚消耗得快,以往能用五六天的东西,如今小人每过两天就要跑一趟。” 内监的语气中带着谄媚,像所有意图巴结皇后和太子的人一般,让人听不出来任何异样。 只有吕雉知道这是范增在给她传话,让她去东宫一趟。因为她并没有开口问什么,这个深衣内监就开口说起了太子。吕雉不明着问任何内侍关于太子的事情,如果有人主动在吕雉面前说起了这事,那就是范增有事找她了,这是她和范增约好的传递消息的方式。 不论是写字据,还是专门派人递话,都会留下证据。只有这种融入正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