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二十四章 突发状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突发状况 (第3/3页)

气”的情况下。

    ……

    张宝本打算做个旁观者站在岸边看着大宋君臣折腾,有了高丽这个安身之处,他没兴趣去趟浑水。明明有偷闲的机会,何必非要去跟人斗智斗勇,难道嫌自己太闲?只是张宝的想法虽好,可大宋的君臣却不愿放任张宝如此轻松。

    对于张宝这种游离在朝堂之外,无法掌控的存在,大宋君臣皆有如鲠在喉之感。只是由于舍不得张家每年上缴国库的税款,朝廷也不想跟张家把关系闹僵。张宝参加科举中过进士,虽然排名是倒数,但也是进士。只不过张宝不愿意接受朝廷的任命做一受制于人的武官,所以当时的张宝也就被归入了备选官的行列。

    原本朝廷放任张宝是想让张宝的头脑“冷静”一下,却没想到张宝压根就不在乎。别人都在想方设法的钻营谋求一官半职,可张宝的反应却很“平淡”。

    张宝是无官一身轻,但这种反应却让朝廷无法淡定。张家势大,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真要是存心作乱,朝廷还真不好应付。而随着张宝将老巢迁移去了梁山,朝廷更是有些如坐针毡。

    有心对张宝施展雷霆一击,可又担心张宝早有防备,万一一击不中,那后果别的不说,但是建议对张宝出手的人就很有可能变成朝廷与张宝缓和关系的替罪羊。宋徽宗一朝,朝中多是人精,像这种“为君分忧”的苦差事,当然还是留给别人比较合适。

    先前朝廷给了张宝一个正六品的宣庆使,这不过是一个挂名的闲职。朝廷是在试探张宝的态度,而张宝又何尝不是在让朝廷安心。但此时朝廷又出手给张宝升官了,直接由正六品的宣庆使跳到了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这升官的速度有点太快,让人不得不怀疑朝廷的用意。

    事出反常必为妖!张宝自问自己最近挺“安分守己”,实在想不通朝廷为什么突然对自己青睐有加。但朝廷的任命不能不接,至少现在没必要跟朝廷把彼此的关系搞僵。反正不管是从三品还是正六品,对不将大宋官位当回事的张宝来说都是一个样。

    当然做人要懂得低调,该谦虚的时候就要谦虚,虽然还没有搞清楚朝廷突然封赏意欲何为?但张宝还是以自己才疏学浅为由婉言拒绝。只是没想到朝廷这次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在张宝拒绝以后,从三品又变成了正三品,以至于让张宝觉得自己要是一直拒绝,朝廷最后会不会给自己一个正一品。

    虽然不清楚朝廷的用意,但朝廷的脸面也不能一直驳,在连续拒绝了两次以后,张宝也只能先接下了。而在接下了正三品的龙图阁学士这个任命后,宣旨官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张宝的行程,希望张宝尽快回京谢恩。

    可这样一来,张宝对朝廷的用意就更加感到不安。看这节奏,朝廷是有意用高官将自己诳回汴梁,可自己最近并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引起了朝廷的警觉?

    汴梁是一定要回的。虽说如今张宝也不惧怕跟朝廷翻脸,可能避免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内斗这种事,张宝并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如何回去?张宝却需要好好研究研究。就这么毫无防备的回去,张宝虽在汴梁预留了后手,但凡事总有个意外,若是出了岔子,那自己回汴梁就真的成了自投罗网。

    朝廷想要“擒贼先擒王”,而张宝这个“贼王”却不想束手就擒。先弄清楚朝廷突然给自己升官的原因就是当务之急,为了争取时间,张宝借口拖延了半月,这才收拾行装由梁山出发,前往汴梁。

    汴梁距离梁山也就四五百里路程,骑马也就两三天的事。张宝拖延了半月,除了给汴梁自家人马准备应对的时间外,更希望借此机会弄清楚朝廷的用意。只是很可惜,朝廷这次口风很紧,虽说打探了半个月,这原因还是没打听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