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章 节度使 (第3/3页)
中的父母妻儿还能得到赡养。而自己若是战死沙场,顶多也就值一头驴子钱。 此时的武胜军并非只有张宝过去招募的梁山人马,在来到西北以后,张宝便命高宠、杨再兴在当地招募西北汉子从军,拿下朔州的武州城后又二次从当地募兵,眼下的武胜军人马已经超过五万,而这五万人马中除了早先被张宝带来的四营人马,剩余的三万人都是自西北招募。 看着过去与自己相熟的人只因为跟了不同的主子便在待遇上有了天差地别,这心里还能保持平衡的人没几个。只不过眼下武胜军不再对外募兵,那些有心想要“改换门庭”的人也就只能下一次机会的出现。 朝廷在想方设法的往朔州安插亲信,而张宝也在以银钱开道,对朔州周边的区域不断渗透,争取“民心”。而从现在的结果来看,银钱的作用远比空喊几句口号的作用要大得多。 被朝廷寄予了厚望的刘仲武带着自己的九个儿子来到朔州向张宝报到。而张宝对于刘仲武的到来,也是热烈欢迎。西军是西北的地头蛇,想要在西北站稳根脚,仅靠银钱开道是远远不够,提拔当地人为己所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张宝知道朝廷如此痛快的放人肯定别有所图,但他对此并不是太在乎。张家军不同于朝廷的官军,军中的规矩也与朝廷不同。即便刘仲武心怀二意,但他想要作乱却也是难于上青天,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愿意放弃张家优厚的待遇而选择跟他去领朝廷给出的赏赐。 张家的根基在基层!在张家这个利益集团内,各行各业的中下层里都充斥着背负张家烙印的张家人,而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个别想要“作乱”的人压根就得不到支持者。更何况刘仲武前来武胜军报道,除了九个儿子跟几十个亲兵外,原来在军中的部属他是一个都没带。倒不是他不想带,而是童贯不肯“便宜”了张宝,将刘仲武的部属全都打散并入了其他营马当中。 张宝对此倒是不觉得心疼,没了部属的刘仲武也就更没有翻起浪花的可能了。朔州城的西大门已经交给了姚平仲跟刘正彦,而朔州城的东大门马邑,张宝则是打算交给刘仲武。刘仲武本以为自己到了武胜军后也只会是担任一个副将之职,却没想到能得到跟姚平仲同样的待遇。 舍得二字既可以解释成一个词汇,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张宝选择了信任刘仲武,而刘仲武则回报了甘心效命。得了任命以后,刘仲武当即便打算辞别张宝,带着属于自己的麾下人马赶赴马邑,但张宝却没让他走,反而留他在朔州城待了半月有余。在这半个来月里,刘仲武也初步了解了武胜军与朝廷官军的不同,不仅仅是将士待遇上的不同,武胜军将士所要遵守的军纪,也比西军要多得多,也严格得多。 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再多人的军队也只是乌合之众。刘仲武十分赞同张宝的这一观点,而他也有信心将武胜军的军纪贯彻到底。高出同僚数倍的军饷,家中的妻儿老小也会得到妥善安置,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惹是生非,那就真的是该死了。 宋夏之战此时已经暂告结束,但张宝的武胜军却并未因此就罢手对朔州以外的辽国地盘的袭扰渗透,只不过是由明转暗而已。而西京道留守耶律余睹虽然气愤武胜军的“小人行径”,但此时还有更严峻的问题急待他去解决,也就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先忙正事,等日后有机会了再跟武胜军算总账。 张宝当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上了耶律余睹的小本本,他眼下正在与黄经臣见面,而黄经臣给张宝带来的绝非什么好消息,朝廷对内的平叛进行的并不顺利,官家赵佶希望张宝可以率兵协助朝廷官军尽快解决国内的反贼,还大宋一个太平年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