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第1/3页)

    张宝主动给了朝廷一个台阶下,朝廷也不敢不接受张宝的好意,当即便就坡下驴,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对张宝的新任命,安东大都护。

    以张宝目前所掌握的实力,想要攻破汴梁并非难事,但攻破以后呢?灭了赵宋自立称帝?先不说张宝自身愿不愿意,单是赵宋此时未失人心,这就不是自立的好时候。更何况一旦称帝,赵宋的支持者必定反抗,而到时必定是刀兵四起,民不聊生,再加上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张宝也没自信能够即平内乱又抵外辱,搞不好到时就便宜了外人。

    老赵家的皇室分两支,一支属于赵光义,还有一支属于赵匡胤。如今的官家赵佶属于赵光义那一支,而大多数住在汴梁城里的皇室也跟赵佶一样。而赵匡胤那一支的后辈儿孙,则是分散在大宋各地。

    张宝要攻破汴梁容易,要抓住城里的赵宋皇室也不难,但没了赵光义这一支皇室,还有赵匡胤那一支,到时张宝成了乱臣贼子,赵匡胤那一支的后辈儿孙则会跳出来兴风作浪,这么赔本的买卖,张宝可不干。

    而当今官家赵佶也不是个性格刚强的主,遇强则弱。亲眼看到汴梁东门被武胜军的火炮轰成碎砖瓦砾,他的胆气也被轰没了。他是九五之尊,这天下的好东西别人没有的他有,别人有的他更好,而保住位子,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虽然张宝目无君上令人恼火,但要用自己的皇位做赌注,赵佶舍不得。至于什么安东大都护,此时的赵佶只求张宝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其他的都是可以商量的。

    张宝并没有因为朝廷的妥协态度而得寸进尺,在得了安东大都护的任命以后,武胜军便拔营起寨返回了梁山。随着武胜军的离开,汴梁城内大部分人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当然也有一小撮人开始倒霉。

    赵佶不敢继续去招惹张宝,只盼着双方从此相安无事。而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为了平息“民怨”,也必须要给与应有的惩罚。宿元景、陈宗善等人被削职为民,流放偏远之地,一时间朝堂上放眼望去尽是jian佞小人。

    此时江南方腊尚未平定,朝廷也抽调不出多余的人手去寻张宝找回场子。赵佶原本还打算让张宝率领武胜军南下协助平叛,但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真是一念之差啊。为了尽快收复江南,赵佶只得接受了高俅的建议,命王焕率领皇卫军南下,同时准许高俅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保卫汴梁。

    高俅是朝中太尉,原本他对禁军充满信心,但现实却一巴掌将他打醒,而随着皇卫军的组建,高俅手中的禁军也就成了没人要的孩子。舅舅不疼,姥姥不爱、高俅想要跟童贯那样受到官家的重视,手里掌握一支强军那是必不可少。可问题是早先皇卫军组建时已经从各地抽调了一批精干,这回轮到高俅时也就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当然这不代表高俅就没得到能人,董平、孙立也在此时终于遇到了命中的贵人。

    双枪将董平,病尉迟孙立,这二人的武艺那自然是不俗,但二人的人品实在是不怎么样。身为皇卫军主将的王焕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自然也就看不上有才无德的董平跟自私自利的孙立。但高俅不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俅自己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也就没在意董平、孙立的人品,而是只看重二人的本事。

    随着皇卫军的强势崛起,原先能人众多的禁军如今也是人才凋零,但凡是有些门路的都已经离开了禁军。而董平、孙立的到来,首先要做的便是重组禁军,择其精壮留下,年老体弱者剔除。早先拱卫汴梁的禁军达到三十万人,但随着皇卫军的建立,禁军的数量不断减少,等到董平、孙立接手的时候,汴梁周边的禁军数量已经不足十万,而且老弱病残超过了半数。

    好在高俅这回是下了狠心,通过对武胜军的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