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第3/3页)

。虽然都会损失钱财,但至少没有随时会丢掉性命的危险。

    面对来势汹汹的朝廷官军,失去了长江天险的方腊军依然在做着顽强抵抗,但在不计伤亡的朝廷官军面前,方腊军的抵抗依旧不能阻止朝廷官军的脚步,仅仅一个多月的光景,方腊军便从长江边的江宁府给赶到了杭州。

    而方腊作为方腊军的首脑,他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末日的临近。接二连三的战败,不仅仅是丢城失地,更是让他手下的可用之人损失严重,虽然还没到无人可用的地步,可一想到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至交好友身首异处,方腊就忍不住怒火中烧。

    造反历来便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成功了坐拥天下,失败了身死族灭,方腊以摩尼教的教义笼络人心,想要在江南建立一个心目中的理想国。可惜壮志未酬,便要面临身先死的局面。

    当前的形势明显对方腊一方不利,朝廷官军分三路向着杭州包围过来,而方腊除了死战外,已经别无选择。早先方腊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盟友王庆、田虎,可那时方腊势大,几乎整个江南都在方腊的控制当中,而方腊又是个心高气傲的主,他不愿跟王庆、田虎平起平坐,以至于现在想要跟人平起平坐也没机会。王庆被朝廷招安了,田虎也在汴梁被千刀万剐,剩下的自己也就是苟延残喘。

    盟友在哪里?

    这不仅仅是方腊的问题,当初选择追随方腊的人也在考虑着同样的问题。早先王庆、田虎各据一方时,那是方腊的天然盟友,因为彼此都有着共同的敌人,但那是方腊没有把握住机会,现在再想要寻找盟友,似乎仅剩下一个张宝还可以考虑。

    先前张宝率兵抵达汴梁的时候,无论是朝廷官军还是方腊军都默契的选择罢兵不战,想要等待汴梁那里出了结果以后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而随着张宝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方腊一方可说是失望透顶。若是张宝那时真的跟朝廷撕破脸,攻破了汴梁,那此时方腊军也就安稳了。朝廷官军不可能在后方不稳的前提下还有心思跟方腊军交战。可偏偏张宝跟朝廷和解了,两家相安无事,结果张宝跟朝廷没事,方腊军就大祸临头了。

    朝廷官军的猛攻不是方腊军能够吃得消的,而为了扭转形势,又或者是为了让“革命保留下火种”,方腊暗中派出使者求见张宝,希望说服张宝暗中相助,保住方腊军在江南的一席之地。

    在方腊看来,张宝也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只要自己派去的人向张宝说明其中的利害,张宝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可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沈寿、冯喜二人并未给自己带回好消息,张宝并没有被自己所提的条件打动。

    张宝不肯出手相助,方腊也就只能依靠自己了,可如何才能打败咄咄逼人的官军,成了摆在方腊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方腊原本占据了地利与人和,但随着长江天险的失守,地利这一有利因素已经不在方腊这边,而人和,则随着方腊军的屡战屡败而逐渐消散。可以说杭州城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方腊军的生死存亡。

    保存杭州城,方腊就还有翻盘的机会,而失去杭州城,就意味着方腊将失去一切。原先方腊一直以为自己是兵强马壮,但等真的上了战场,他才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自己早先看中的几员大将,其实际能力远没有自己所预想的那样好。无论是王寅、吕师囊还是郑彪、司行方,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如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好。

    理论与实践,那完全就是两码事!不可否认,王寅、吕师囊、郑彪、司行方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的经验,在他们投效方腊以前几乎为零。而童贯手下的那些将领,却大多都是身经百战的主。

    一帮战场小菜鸟对上一群沙场老麻雀,能赢才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