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一十三章 练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 练手 (第3/3页)

,但没有了李乾顺的西夏,那就是一盘散沙,不足为虑。

    推翻李乾顺的统治才是安东军此次出兵的最终意图,那些西夏部族的示好,对安东军来说算是正中下怀。西夏在将来越是混乱,对安东军就越是有利。扶植新势力那是必须的,在安东军为西夏规划的未来蓝图里,一州一城皆可为王。但不论如何规划,都不会有现任西夏国主李乾顺的位置。

    安东军的意图也不是没人能看穿,但面对权利的诱惑,西夏各部族中的野心家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听命于他人毕竟不如自己当家作主要好。而失去了国中部族的支持,李乾顺的抵抗也就越发显得无力。当安东军兵临兴庆府的时候,李乾顺虽有意与兴庆府共存亡,但没想到他这边还在鼓舞人心做着战前动员,把守城门的将领却打开城门放安东军进城了。

    城墙在安东军的火炮面前几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效,城门一被打开,安东军更是畅通无阻,一路杀奔西夏王宫,将李乾顺一家老小尽数生擒活捉。李乾顺倒是想自杀殉国来着,但安东军早先就放话是要惩戒背信弃义的李乾顺,西夏群臣十分担心李乾顺一死会惹恼了安东军,所以在李乾顺得知守城将领投敌,一时失神的时候便被群臣合力给拿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兴庆府的抵抗只能算是零星的,丝毫不能阻碍安东军接管兴庆府。

    李懹在安东第四军将领的簇拥下迈步走进了王宫。此番安东军不是为灭国而来,对于那些识时务的部族首领自是好言相待,至于“罪魁祸首”李乾顺,则会同他的家人一起被押回朔州听候处置。

    西夏,还是要留给西夏人自己玩。早在出兵之前,张宝便给予了李懹临机决断之权,而李懹以及安东第四军将士也不愿意在西夏多待。面对等待分配利益的各部族首领,李懹信守承诺,在拿下兴庆府的第二天便召集众人将整个西夏瓜分完毕,随后便带着此番出战的战利品以及各部族的“礼物”率兵返回朔州。至于西夏内部的争权夺利,安东军不掺和。

    随同李乾顺一起离开的还有李乾顺的亲眷,早先被软禁的耶律南仙母子同样也在其中。不过与李乾顺的其他子女相比,李仁爱的反应很是平淡,似乎对安东军一点亡国之恨都没有。按理说,李仁爱是李乾顺的长子,李乾顺死后,李仁爱有很大几率继位,但前提是辽国依旧保持强盛。

    而现在,辽国式微,李仁爱在西夏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耶律南仙母子之所以立劝李乾顺帮助辽国,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自身在西夏的地位考虑。但李乾顺决意与金国结盟,也就意味着耶律南仙母子失去了“外援”,在西夏的日子也就将难过。

    西夏如今名存实亡,对那些母族是西夏部族的人来说是损失,但对耶律南仙母子来讲却没有什么损失,甚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至少不必担心在日后遭人欺辱。同为阶下囚,安东军与辽国还是“小伙伴”,自然不会难为耶律南仙母子,而从安东军对待耶律南仙母子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别人都受人监视,而耶律南仙母子却可以随意走动,即便身边有人跟随那也是担当护卫,以防出现意外。李仁爱利用这个优待也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李乾顺。与印象里那个强势的父亲相比,此时的李乾顺很是颓废,仿佛认命了一般,即便见到了李仁爱,情绪上也不见丝毫的激动。

    “父王……”

    “……我还算哪门子父王?”李乾顺闻言苦笑一声,反问道。的确,西夏名存实亡,臣子为了自身的利益舍弃了作为国主的李乾顺。此时的李乾顺,也就是待罪之身,此去朔州生死未卜。即便安东军不杀李乾顺,西夏也不会再有李乾顺东山再起的机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