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一十四章 从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 从容 (第2/3页)

东军的护送下前往天德军驻地接收那里的李良辅部。如今西夏国内混乱,早先奉命“夺取”天德军驻地的李良辅并没有带着人马返回西夏,而是留在原地命人联络了耶律敖卢斡。五千西夏人马虽不算很多,但对于缺少人手的耶律敖卢斡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如今安东军在西夏威名赫赫,只要安东军发话,就没有愿意冒着得罪安东军的风险去为难李良辅部的军属。而在让人护送李仁孝出发的同时,安东军也按照李良辅所提供的花名册将还留在西夏境内的李良辅部军属接到了东胜州进行安置。

    当前的局势基本已经明朗化,安东军是铁了心要跟金国作对到底,与同样是金国心腹大患的辽国走得近也就理所当然。至于安东军名义上的归属,大宋朝廷,基本上已经被金、辽以及安东大都护府忽略。

    实力不够,自然没人愿意带着一块玩。大宋朝廷虽然对此十分气恼,但短时间内想要有所作为那也是难如登天,究其根源其实就是两个字,没钱。安东大都护府早先虽同意借款五千万贯,但那笔钱掌握在安东大都护府手里,朝廷想要拿到钱就必须要先打报告,等通过了安东大都护府审核以后才能得到拨款,而且这笔钱早在一开始就被安东大都护府言明必须用于恢复大宋民生经济,其他用途一概不做理会。

    这样一来,朝廷想要恢复军力就只能另想办法,但手里无钱,维持官军的日常开销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扩军了。

    大宋的财政依旧紧张,不过百姓的生活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也算是缓解了朝廷的部分压力。但朝廷却并不念安东大都护府的好,明着不敢跟安东大都护府闹僵,但背地里依旧小动作不断,只不过眼下安东大都护府需要集中精力应对金兵的第二次伐辽,对于朝廷搞得那些小动作,只要不是太过分,暂时也就不去理会。

    此时朝廷对待安东大都护府的态度,就如同麻杆打狼,两头怕。即怕使劲大了,会激怒安东大都护府;又怕没使上劲,证明不了自己的存在。

    对于朝廷的纠结,张宝心知肚明,也因为清楚,张宝并没有理会朝廷的态度。毕竟实力强大才是王道,如今的安东军实力强横,不需要去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朝廷同意也好,反对也罢,都不能动摇安东军的任何决定。

    自金辽再次开战以来,安东军给予了耶律敖卢斡极大的援助,先是物资供应,到后来更是直接组织“志愿军”入辽参战。金兵虽骁勇善战,但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安东军的战力本就不弱于金兵,此时再加上一个辽军,金兵也就只能面临失败了。

    在辽国西京道的战事中,金将完颜银术可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他的对手同样也不是弱者。之前奉命潜入西京道的孙安、唐斌、郝思文、乔冽等人如今已经成为辽军中的中坚力量。辽军原本是以辽人为主,汉人为辅,但如今辽国式微,仅靠辽人自身的力量实在难以抵挡金兵,也就只好倚重手握重兵的汉人了。

    没人知道孙安等人与安东军的关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事多留一手,总是没有坏处的。眼下安东军与辽军是处于合作关系,但前提是二者共同的敌人金兵十分强大,一旦没有了这个共同的敌人,辽军对待安东军的态度是否会有所变化,目前来说还是个未知数。

    防患于未燃!这是很有必要的。张宝可不希望将来胜利在望的时候被人从背后捅上一刀,隐瞒与孙安等人的关系,为的就是防着辽人“反水”。有了孙安等人充当内应,那辽人内部的动向也就被张宝了如指掌。

    汉辽杂居百余年,二者相互影响,汉人得到提拔重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孙安等人手握重兵,在大部分辽人的眼里也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