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家和万事兴 (第3/3页)
走向,也该有自己所需要谨守的红线。那些所谓的圣母婊,不过只是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事情没有发生在他身上,所以他可以大放厥词,但等真的事情落到了那些人的身上,恐怕就会又是另一幅嘴脸。 人人都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多好,但任何不守拘束的自由,往往都会带来毁灭。无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律法的约束,那岂不是就乱套了。而张宝对于现如今的宋律也并没有进行一刀切,全盘否定,他只是针对某一些条款作了改变。但仅仅是这一点点改变,就已经让某些人心中惶恐,终日不安。 而对于那些劝诫,张宝的回复却让人无法反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心中无愧,何须担忧。一句话就堵得那些想要劝说张宝恢复原状的人哑口无言。 作为有权制定律法的人,张宝的意志是旁人轻易动摇不了的。而他用来应付劝诫者的那句话,也成为了他支持者用来反驳那些反对者的最有力武器。心中无愧,何须担忧。 张宝所改的是针对贪污受贿官员的惩处。换句话说,你不贪污受贿不就得了,朝廷即不短你吃,也不短你喝,你为一己之私捞钱还有理了? 上有所好,下必有效。许多时候,往往决定下面人办事态度的,就是来自于上位者对待此事的态度。张宝不同于贪图享乐的宋徽宗赵佶,也不同于严人宽己的宋钦宗赵桓,受到张宝的影响,朝廷官员务实的作风大盛,办事效率也提高了不止一倍。 而随着官员办事效率的提高,张宝也终于有了一些可供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赵佶贪玩,所以把该他办的事也交给别人去办,而赵桓又是个大事小情都要管的性子,如今换成了张宝,大宋的朝政才算是终于步入了正轨。 一般的政务自有各部门自行处理,而真正需要张宝进行决定的大事,也就所剩不多了。有了闲暇的时间以后,张宝也没有去“惹是生非”,而是将这点时间大多用在了陪伴自己的妻儿上。 随着张宝担任相国一职,原来在汴梁修建的安东大都护府也更名为相国府,之前被安置在耽罗岛的妻儿也随着大宋的那些帝姬一同回到了汴梁,住进了相国府。过去汴梁是大宋朝廷掌控,刘慧娘等人留在汴梁那是羊入虎口。而如今,汴梁已经落在了张宝的掌控中,将妻儿接回来一家团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宝如今有一子一女,皆是正室刘慧娘所生。而除此之外,之前宁愿放弃身份也要嫁给张宝做偏房的赵玉盘,如今也是身怀有孕。此时在家的张宝左手抱着闺女,右手抱着儿子,乐呵呵的陪着赵玉盘说话,丝毫不见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模样。 按说以张宝今时今日的地位,多娶几房妾室根本就没问题。但张宝并非那种喜欢沾花惹草的性子,能有三个美若天仙的媳妇,张宝就很知足了,至于妻妾成群那种好事,张宝并不感兴趣。 可当事人不着急,却急坏了某些局外人。就比如昔日的辽国晋王耶律敖卢斡,倒不是耶律敖卢斡喜欢上的张宝,而是他为自己的三妹耶律余里衍感到着急。如今的辽国早已是名存实亡,大部分辽人依附在张宝的羽翼之下,而为了让那些辽人能安心,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联姻。 要说辽国的三公主耶律余里衍,那倒也是一个美人,虽然才智比不上刘慧娘,但比起赵玉盘却也是不遑多让。对于联姻一事,耶律余里衍倒是不曾反对,毕竟女人总归是要嫁人的,而对于自己要嫁的对象,耶律余里衍本人也很满意。 耶律敖卢斡之所以会着急,并不是着急自己的meimei会嫁不出去,而是不满自己的meimei就这么不清不楚的待在相国府,这没名没分的,一个黄花大闺女住在别人家像话吗?合适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