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第2/3页)

自身的压力,若是张宝应招,那就正中其下怀,可张宝此时选择按兵不动,就是要看看那些人会不会再有什么后招。

    而张宝的这一决定确实是出乎策划了这次宋金交战的完颜宗弼。金国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此时与宋国开战。宋国虽富饶,但同样也不好对付。过去的宋国官军倒是不足为虑,但偏偏现在的宋国官军的前身是安东军。金国在过去与安东军的交锋中就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甚至还吃了不小的亏。早年间的完颜娄室,后来的完颜宗望,可以说金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安东军手上已经折了不少。

    此时的金国早已不是过去一穷二白的苦哈哈,通过接连的胜利,大部分金国高层安于现状,认为已经到了他们享受这些年辛苦征战而获得的战利品的时候,对于继续对宋开战这一想法,并没有太多人支持。

    当然不支持的大多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老臣,像完颜宗弼这种朝中新锐,还是想要继续征战四方的。只是令人无奈的是,如今的大金国并不是完颜宗弼这些新人说了算,大部分老人把持着朝廷大权。

    完颜宗弼擅起战端,不仅引起了完颜晟对其的不满,就连代替完颜银术可征伐北方草原诸部的完颜宗翰,也对此深表不满。作为如今大金国内屈指可数的名将,完颜宗翰自是看出了完颜宗弼的真实意图,也正是因为如此,完颜宗翰才对完颜宗弼这种为谋私利而罔顾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不满。

    大宋今非昔比,已不是金国可凭一支偏师便能击败的对手。而眼下金国正在对草原诸部进行征伐,以此时金国的国力,并不能保证两线作战所需的物资补给。贸然对宋开战,只会加剧金国的负担,从而导致两线作战皆失利的后果。

    不过老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完颜宗弼此时已经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早先的草率,但现在,哪怕没有多少人支持自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完颜晟不动声色,坐看挑起这场战争的完颜宗弼如何收场,而宋国的张宝,则无视民间百姓的呼声,也在坐等金国的后招。

    宋金两国之前虽没有私底下通过气,但当权者都不希望在此时爆发全面战争,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观望一阵的态度。至于发生在高丽北部的战事,死的是完颜宗弼手上的人马,一直想要削弱完颜阿骨打一系手中兵马的完颜晟巴不得多死伤一些。而张宝则是对栾廷玉有着充足的信心,再加上已经调动萧家穗的第二军前往支援,仅凭完颜宗弼,想从萧家穗、栾廷玉的手上讨得便宜也不是件容易事。

    张宝在大宋一家独大,说一不二,手下人里即便对张宝此时的做法感到些许不解,也不会怀疑张宝迟迟不肯宣战的动机。但完颜晟就没有张宝好命了,金国内部对其心存不服者大有人在,哪怕是完颜宗弼这回恣意妄为,但完颜晟的做法同样也是不得人心。

    相比起宋人的“含蓄”,金人的表现要更直接一些。早先对完颜宗弼的做法公开表示不满的完颜宗翰就亲自从北方草原赶回了上京,面见完颜晟要求朝廷对完颜宗弼给予支持。而完颜宗翰给出的支持理由,也让人无从反驳。完颜宗弼擅起战端虽是罪无可恕,但事情已经发生,此时就算再埋怨也是于事无补,损失的金兵虽是完颜宗弼手中的兵马,可这些金兵同样也是金国的兵马,任其折损的话,损失的同样也是金国的力量。

    但考虑到金国此时的实际情况,完颜宗翰也不建议金国此时便对宋国全面开战。议和,便成了完颜宗翰的提议。作为大金军方第一人,主动提议与过去的手下败将议和,这其实并不是件鼓舞人心的事,但大金目前实在无力两线作战,而且完颜宗翰这次回上京,还带来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