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谈艰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谈艰难 (第3/3页)

,想要击败金兵也就成了一件难事。而且由于与金兵长期作战,本就不富裕的草原诸部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为了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草原诸部推举出几名代表,前来大宋寻求援助。

    草原人想得简单,金人是草原人的敌人,同时也是宋人的敌人,寻求宋人帮助他们对付共同的敌人,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草原人却不知道,在熟悉历史的张宝眼里,不管是金人还是草原人,都是敌人,区别可能只是一个是现在,一个是将来。

    当然这不表示张宝就会拒绝草原诸部此时的请求,不管怎样说,有草原人在金人背后拖后腿,当宋金正式开战时,也能分担金人的一部分兵力。而且张宝相信,以汉人的包容力,想要同化草原人也并非不可能。

    人活在世,最基本的需求便是生存,只要满足了这个基本需求,才会有心去追求更高的愿望。连饭都吃不饱,还能有闲心追求“艺术”,那这人的心可真够大的,饿死也是活该。

    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与生活在中原地带的农耕民族常年争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贫富不均。草原人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放牧牛羊来获取,但这种获取方式的风险太大,一旦遭遇灾年,就有可能导致草原人被活活饿死。而相比较而言,通过耕种获取食物的农耕民族要收入更加稳定一些,即便遇到颗粒无收的年景,还有朝廷通过赈灾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灾年,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就难以享受到这个待遇了。

    一旦食物不足,为了生存,即便平日待人和善的草原人,也会拿起刀枪前往富裕的地方进行劫掠。这无关正义与否,所为的就是能够活下去。换言之,只要能够确保食物的充足,想要驯服草原人也并非办不到的事情。

    张宝热情接待了来自草原的朋友,而受到了礼遇的草原人也十分开心自己这回找到了“金主”,不必再为钱粮发愁,只是张宝的钱粮不是那么好拿的。张宝以为草原人解除后顾之忧为名,将草原诸部的家眷安置在了西京道边境水草丰美的地方,并且还派出重兵予以保护,同时更热心的派人前去教授草原人如何耕种,增加获取食物的途径,还打着教育下一代的名义派出学子在草原人的部落里推广汉文化。

    草原人实在,没看出张宝的包藏祸心,反倒觉得这个张相国热情好,办事周到,自己所担忧的方方面面都被他考虑到了。谁都有亲眷,谁也不愿意看到亲眷出事,张宝为他们提供了安全的住处,并且还派人予以保护,那就意味着当他们与金兵交战的时候不必担心自己人的亲眷会遭遇不测。

    而传授草原人农耕技术,则是在消磨草原人的“野性”,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去的游牧生活没有任何保障,但学习了耕种以后,却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有谁不想要日子过得轻松点?但轻松的日子过多了,也就过不惯随时cao刀子与人拼命的日子了。

    至于教授草原人中的孩童知识,那更是对草原下一代的汉化。看似草原人可以学习到汉人的知识,改善草原人的生活。但等这些草原下一代成年以后,这些人所习惯的也就是汉人的生活习惯,至于草原人原有的生活习惯,恐怕愿意保留的人只会是一小部分。

    相比起武力征服,文化入侵要更可怕。武力征服可以舍命抗争,而文化入侵则只能用自己所拥有的文化来进行抵抗,但相比起文化传承,又有哪一个民族可以与华夏文化相媲美。四大文明古国,一直薪火相传不熄的唯有华夏文明。

    草原人里即便有聪明人想要抵制张宝对草原的文化入侵,手里也无牌可用。只要大宋有武力作为保障,那同化草原人也就只是时间问题,并且无人可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