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2)放榜 (第1/3页)
空气中凝聚着一股隐含的杀气,烛火跳动,忽明忽暗。 凌婳蝶也看出今日不能善了,不由得退了一步,道“但本姑娘现在手上没有这么多银子,且容我缓缓。” 这几日,卫凋已见多了这种倒贴的女子,早就轻车熟路,笑道“咱们也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这些也都理解,但空口白牙的口说无凭,还请凌姑娘写个欠条,再留下个信物。” 凌婳蝶眉毛一挑,冷笑道“借条、信物?你还怕本姑娘跑了不成?” 卫凋竖起大拇指,露出气死人不偿命的笑容,道“凌姑娘果真是冰雪聪明,竟猜对了人家小凋凋的心事儿呢!” 屋内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就这样凌婳蝶写下耻辱的字据,只是眸子里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 转眼间,便到了放榜的日子。 杭州府里的酒肆、勾栏院、客栈……随处可见赴乡试士子们的身影。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谢迊拉着一同乡试的同宗弟谢通、凌婳蝶的表兄程廷珙,刚从“婉君入云阁”出来,边走边道。 一身着绯色长袍的谢通,想着花魁对自己爱搭不理的模样,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程廷珙想着昨夜花魁,对着自己献媚的模样,不以为然,道“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 他程廷珙早已心属表妹凌婳蝶,其她的女子,他也不过只是寻个刺激罢了。 谢通斜眼瞅着,昨夜入了那红鸾账内的程廷珙,不禁捻酸道“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程廷珙不愿与谢通计较这种事儿,打着扇子,笑道“不说了,不说了,咱们去看放榜,今日咱们定要扬名四海!” 历年乡试州府,皆会聚集着无数士子的风流佳话。 但世人对男子这般称为风流多情,对于风情场所的女子,更是求之不得,毕竟名声大噪后,腰包便鼓了。 但唯独对于养在深闺里,好人家的姑娘,那则是一辈子厄运的开始。 一抹赤色朝霞,一卷天边白云,一簇碧绿垂柳。 贡院前的照壁处,挤满了赴乡试的士子。 某些士子自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是眉梢眼角里的精光,流露出一丝急迫。 当然也有翘首以盼的士子,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得是满头大汗。 程廷珙、谢通、谢迊、王华与几个南雍同窗正打招呼时。 一排衙役举着桂榜走来。 众人的目光齐齐被吸引去,杂乱的高呼,道“啊!放……放榜啦!” 程廷珙急呼道“放榜啦!啊……我的鞋子……被踩掉了!” 谢通不知被谁打到了眼角,痛呼道“啊!我的眼睛!别挤我,挤死我了,啊!我的头,我的榜啊!” 霎时,无数人头攒动,比肩叠踵的士子,陡然失去读书人的斯文、雅气,相互推搡,都是争着立在榜前看榜。 三年,一秋闱,一桂榜,正榜八十人,副榜十余人,两榜总共不过百余人。 一辛辛学子从启蒙识字开始,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从三试里披荆斩棘,削尖脑袋往里学得才能获得秀才功名,继而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是全省秀才最残酷的血拼,三千秀才不过上桂榜八十余人,注定这里的三千士子,大部分均是要落榜的。 按照乡试的规矩,首先贴的是副榜,其次是正榜,最后是五经魁。 乡试分五经,各取一首名,合称五经魁。但填榜则从第六名开始,写完后再从第五名倒填至第一。 第六名举人因为填榜时位居第一,故称“榜元”。而副榜举人第一名,便称为“副元”。 在桂榜上,可以称“元”的并不限于名列榜首者。乡试、会试榜上排名最末者称“锁元”,也即倒数第一的举人和贡士者称作“锁元”,与解元、会元首尾呼应,意谓锁住榜单也。 而五经魁分列一榜,三至五名为经魁,第二名为亚元,第一名为解元。 乡试之后,朝廷会颁给每个乡试举人,二十两牌坊银与顶戴、衣帽、匾额。 在士子们的一篇喧哗之中,乡试主考官刘敷、副主考、诸位同考官、提调官,浙江左布政使宁良、松江提学张时敏等人,在众官兵的护卫之下,缓缓登上了贡院旁的唱经楼。 名列桂榜,经楼唱名,这是每位读书人一辈子的荣耀。 “砰!砰!砰!” 三声炮响,顿时场上混乱的士子们,皆是肃静下来,众人翘首望着唱经楼上的官吏。 当下一番焚香祷告后,书吏即开始唱桂榜上中举者的名次及籍贯,首先念唱的是副榜贡生。 “甲午科末名锁元,绍兴府余姚县泗水人士,谢通!” 一个个名列桂榜的名字,被念唱了出来,陡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