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节 (第2/4页)
“别说了!”秦王怒目忽张。 但姜晚溪却上前一步,环了秦王的腰:“我第一次见殿下,便知殿下绝非懦弱之辈,殿下所有的隐忍,无非是为变本加厉相报。我对殿下不是同情,更加不是怜悯,我爱慕是殿下纵然饱受虐折,却仍然未被那些强敌摧毁的心志,我那时候就知道,殿下才是这世间真正的强者,且我坚信殿下势必会将仇敌践踏脚下,这世间万千男子,谁也不敌殿下如此坚韧,而我,一直厌腻的便是被所谓礼法规教绑缚那些迂腐之人,比如甄怀永,什么父慈子孝什么亲亲尊尊,他自己是父祖家族的工具,同样也把女子视为器用,他以此为荣,可在我看来,却是愚蠢不堪。” “所以殿下,虽然我与殿下经历不同,但我理解殿下,更仰慕殿下,我命中注定,便是与殿下同生共死之人。” 第781章 夏日宴聚 转眼七月,姜才人已经完全“恢复”,她请来堂妹,这日又行商量。 “我想筹办一场雅集,也无意广发邀帖,亲朋好友之外,便即邀请易夫人、顾夫人等些雅客,只是我毕竟身为侧室,也不好僭越,以秦王府才人的名义相邀,想来想去还是请托阿妹代我主办更加妥当,这样一来地方就不好定在秦王府,我的想法是在外头择个靠山引水的游苑,也权当消暑了。地方我来定,肴馔茶酒也由我来张罗,这些事半点都不由阿妹cao心。” 小姜氏自然一口应承。 姜才人又道:“我听说甄家有个姑娘够了及笄议亲的岁数,甄世母也交待了你留心各家没定亲事的小郎君?” “是大房的楠姐儿,说来也是底下一辈儿头个及笄的女孩儿,可大房老太太过世得早,偏桑大哥也因病早逝,桑大嫂寡妇人家多有不方便处,所以只好请托了婆母为楠姐儿cao持议亲,婆母也是把这事儿主要交给了大嫂,大嫂起初是听说我姨丈家里大兄的长孙,年岁和楠姐儿相当,便向我大听那孩子的品行和婚事,我问了姨母,却是一早就和亲好之族定了娃娃亲的。” 姜才人又笑道:“何必舍近求远呢,晋国公府的董六郎,又有太师府的赵三郎,论门第论才品,哪个配不上甄大姑娘?照我说,从来雅集茶会,也多有邀请小郎君和小娘子互相交流亲近的,且这回既是在外头赁了游苑逛玩,就更该让小辈们也跟着来一同热闹热闹,只甄家既是为了相看,便也不好做得太露痕迹,也无非各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都一同邀请来,就像是普通的宴集聚会了。” 小姜氏也不防堂姐有心算计她,又点头答应下来,且觉得堂姐是为她着想呢,要这回真能连带着议定了楠姐儿的终生大事,婆母自然是欢喜的,也利于她和妯娌们更加亲睦。 回家后便和自己大嫂商量。 甄大嫂听后却有几分犹豫:“董六郎虽非晋国公世子一房子弟,却也是晋国公的嫡孙,听闻文武双全更在董大郎之上,很得晋国公器重,这样的儿郎,晋国公府在婚事上当然不会轻率,我们家虽也是世族,恐怕也难以 高攀。” “我因和顾夫人要好,有回也见过晋国公府的三太太,三太太的性情与易夫人极其相类,或者不那么在意门楣,且三太太又极其敬重易夫人,我想楠姐儿若能讨易夫人喜欢,这姻缘就算八字先有了一撇儿。” 甄大嫂勉强颔首,转而又笑道:“倒是太师府的赵三郎,我起初也是考虑过的,他虽是庶出,不过听说诗赋文采极佳,太师府的门风也一直清正,不比那些苛薄打压庶子的人家,楠姐儿若能和赵三郎结缘,日后万万不会因为是庶媳便受委屈。更别说顾夫人这妯娌又是个极易相与的,那这回聚会,可不能落下了沈夫人。” 小姜氏征得了长嫂的认同,便开始张罗起来书帖筹请的事儿。 春归很快收到了邀帖,当下就做出了“不敢辜负姜娘子雅意”的回复,又唤来小姑子兰心:“论来你定了亲事,不便再赴别家的宴会,不过这回既姜娘子说明了只请亲好之族,如晋国公府、沈学士府等,于我家而言都不算疏远,所以你随我一同赴请倒也没有妨碍,又连你二哥、三哥、四哥那日既都会去凑兴,理所当然也不会落下周小郎,虽则是郎君闺秀必定是分开席面,但既是雅集茶会,宴后少不得诗文添趣,郎君们切磋文采,咱们隔着屏风画扇也能听上一听权当赏评,二meimei必定是乐意现场见识周小郎的诗情词意。” 兰心把话听到三分之二就已经欢喜雀跃,直接忽略了春归最后一句打趣,笑吟吟的扭着春归的胳膊说“多谢嫂嫂带我出门放风”,回到自己的居院,就开始挑选起三日之后该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