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第3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节 (第3/4页)

哪套衣裙,又把妆奁里的簪钗首饰逐一挑选了一番,恨不能眨眼之间就到赴请之日。

    又说姜才人择中的游苑,实则便是位于什刹海一侧,与万岁山禁苑遥遥相对,这游苑乃是当代赫赫有名的一大商贾伏逢宪所有,从不赁予普通人,当然姜才人是打着秦王府的名号与伏逢宪洽谈赁一日蓬莱园事宜,伏逢宪又哪能把她当作普通人对待?

    而在赵兰心的翘首以盼下,也终于到了聚会日。

    不巧的是沈夫人本也兴致勃勃,奈何昨晚也不知怎么的竟开始腹泄,大半夜还闹腾

    得乔庄诊脉看症,施针服药后到清早虽说症状已经缓解,却着实打不起精神,只好让丫鬟去斥鷃园告诉春归一声——浑身无力,两眼发昏,是真没法子赴姜娘子的聚会了,春儿也别过来侍疾,安心和易夫人、舒娘子几位好生玩乐一日吧。

    春归倒想,沈夫人还真是有福气的人。

    她和兰心乘车,兰台等子弟骑马跟随,巧的是刚到蓬莱园门前儿就正遇着了易夫人的车驾,两家本就不见外,所以春归也便让兰心下车先冲易夫人见了礼,一行人往园子里逛进去。

    兰心在下车时本是冲周小郎会心一笑,目光一晃,又瞧见了晋国公府来的三个子弟中,其中有一位竟觉眼熟得紧,她不由几分诧异:虽曾经也跟着长嫂去过晋国公府,却并不曾见晋国公府的子弟,怎么会对董家这位儿郎像是哪里见过且格外交熟的情境呢?

    但这一诧异像极突然而起又突然而息的微风,很快便没了痕迹。

    倒是当春归,被闻讯而来的姜娘子迎入一间水榭,和甄大嫂、姜才人分别礼见落座之后,才听易夫人说起跟她赴宴的几个子侄,董四郎是易夫人的次子春归是见过的,对董五郎也没多关注,只听说年纪最小那位行六,春归心里“咯噔”一下。

    陶芳林曾经透露,时月回流前小姑子兰心嫁的就是董六郎,但新婚不久便守了寡,原本春归还以为董六郎是有不足之症,只而今看来,这小郎君极其英武,不大可能是病夭,那便是因为意外亡故了,只不知多少人事都已经更改,董六郎的命运是否也能免于祸劫。

    当然她更担心的是……兰心meimei总不至于移情别恋吧?

    一留心,却见兰心眼睛直瞅着周小郎,根本便不在意董六郎,春归才没有杞人忧天。

    这人和人的缘份,说起来也确然捉摸不定,就像她的那一世应当只把兰庭当作兄长,谁曾想这一世阴差阳错成了夫妻,竟然能够情投意合。

    二meimei也是如此,那一世与周小郎压根素不相识,倒是对董六郎一见倾心,而这一世……

    芳心先许了周小郎,眼睛便再不会关注其余男子了。

    第782章 突生劫变

    郎君们只不过是礼见了主家,便都去了另一处聚谈,一阵后今日的客人都陆续到齐了,闺秀们也都在甄大姑娘的招待下自去逛玩说笑了,甄大嫂因为更加看好的是太师府的三郎兰楼,难免特意拉着春归兜着圈子打听。

    “贵府的三郎,未知今秋可会参加大比?”

    “三叔倒不曾有入仕的想法,所以翁爹虽然也替他请了业师,自幼读书,于经史虽也烂熟,只不如何用心在制艺上,外子常道满门子弟中,唯有三叔日后可能争取名士风流,悠然怡乐于林泉之间,不受官场世故点染。”甄大嫂一开口,春归便察觉了言外之意,她倒并不反感甄家,甚至也愿意与小姜氏交道,她早前也留意了甄大姑娘,是个落落大方冰雪聪明的好女儿,在她看来和兰楼是般配的,干脆也便和甄大嫂实话实讲了。

    “这也好,原本一族一家的子弟,也犯不着个个都走仕途,只要是不效那些纨绔膏梁的习气,一味的贪图享乐,还懂得博学旁收,就不会一事无成。”甄大嫂一点都不在意兰楼是否登科入仕,听了这实话直说也没打消热情。

    喝了一口茶,又道:“我原还想着,并不曾听说贵府三郎和哪家闺秀定亲,应是赵公打算着待三郎君考取功名后再谈婚事,今日听顾夫人这么一说,才知是我误解了。”

    甄大嫂也只能把话说到这里了,毕竟太师府才是男方,倘若春归有意的话,自然会把话题接下去,若是无意,那她也不能再往明处趟了。

    “我也不瞒夫人,我家这位三叔行事多有不羁,外子也答应过他不多干预他的婚事,翁爹本就是个宽厚的长辈,也想着三叔和未来的妻室能够琴瑟和谐最好,不拘是何等门第的女儿,最要紧的是性情能和三叔相和,可三叔至今仍未遇着有缘人儿,所以婚事便一直耽搁着。”

    这话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