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宋_第421章 后宫妒忌暂分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1章 后宫妒忌暂分离 (第2/3页)

鸯两岸的关系,后妃们都为此事而愤怒。

    他们平素竞妍斗艳,为争宠用尽心思,使尽手段,乌眼鸡似地恨不得你吃了我吃了你;互相呛伤的结果,只能引起皇上的厌恶。

    当后妃们发现皇上的心被一个下贱的娼妓轻而易举地掳去后,才醒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古老的哲理是铁一般的严峻。

    于是,后妃们结成统一战线,准备共同对付沦落风尘的李师师。

    这一年的端阳佳节,赵佶观赏了昆明池中龙舟竞渡的盛举之后,集宫眷在池边知春厅饮宴。

    席间,韦贵妃首先发难,韦贵妃给赵佶生了个儿子叫赵构,这赵构就是后来的南宋创始人。

    不知是韦贵妃生了儿子而子贵母荣,还是她的心计太多,总敢在皇上面前显示才能,因此说道:“何物李家儿,使陛下如此爱她?”

    赵佶浑身不舒服,六宫粉黛们却交头接耳,窃窃议论起来,刘贵妃不失时机地接着开火:“天下绝色,尽结集于后宫。野无遗珠,李家儿不过风sao些罢了!”

    “是呀,坊曲间的下贱儿,没有不似狐狸精般来媚人的!”几个妃子接口应和。

    她们之间说话最有份量的要算郑皇后。韦贵妃、刘贵妃悄悄向她投去一个暗示的眼色,要她趁热进言。

    郑皇后轻垂眼皮,假装没看见,神色很庄重;似乎不屑理论这些闲事,很让韦贵妃、刘贵妃失望。

    其实,郑皇后是在等皇上开口,然后找一个最合适的角度进言。郑皇后不愿意给皇上落下“嫉妒”的坏印象,却又要致情敌于死地。

    领袖六宫的皇后不开口,其余嫔妃也都静了下来,心想着皇上可能要以沉默回避这事。

    谁知赵佶并不隐瞒对她们的不满,有条不紊地说:“我悦李师师,有什么奇怪呢?如果你等嫔妃脱去艳妆换上素服,令师师杂处于你等中,便如鹤立鸡群,迥然有别。她那一种天生的幽姿逸韵,并非色和容能安放得了的!”

    几句话,把六宫粉黛一齐骂倒,连巧于辞令的韦贵妃也语塞了,不知说什么好;众嫔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噤若寒蝉。

    这时候,郑皇后说话了:“陛下一人肩天下重任,万金之躯,应宜珍重。李家儿下流娼妓,不宜上接圣躬。君为轻,社稷为重,此至理也,望陛下熟思而慎行……”

    郑皇后的话冠冕堂皇,正确得无可挑剔。

    赵佶虽是“天下一人”,却也要受百般制约,不得为所欲为。

    从那以后,赵佶虽然时时想念李师师,可也不敢频繁地去镇安坊会见她了。

    不能会见李师师的徽宗皇上心中焦躁如焚,好在他有艺术天赋,百无聊奈时,便就赋诗作画,吹拉弹唱。

    宋徽宗登基后便就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不能会见李师师的日子里,徽宗皇上把心事全放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上面来。

    惊世之作《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就是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崇宁三年,宋徽宗又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

    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

    考入的士子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

    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

    从那以后,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

    画家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

    在宋徽宗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